当前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着重研究的问题(下)
中国国债投资网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王梦奎 转贴自:《管理世界》 点击数:78 日期:2001-6-13 9:20:00
(四)关于扩大就业和调节社会分配,促进社会稳定的政策研究
扩大就业,是当前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加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城镇新增劳动力的增加,使解决就业问题的压力越来越大。这里包括登记失业和“下岗”。“下岗”也是失业,不同的是“下岗”者还保持着和原有企业的关系。企业再就业中心的逐步撤销,“下岗”与失业并轨,城市失业问题会显形化。对于城镇失业率有不同的估计,最乐观的说法是6%—7%,最严峻的研究估计是,今后几年城镇失业率可能达到13%—15%。从根本上说,发展经济是扩大就业的根本途径。要研究的问题是,在7%—8%的增长速度下,如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来拓宽就业渠道;如何正确处理发展资本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关系;如何通过发展中小企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来增加就业机会;如何开辟新的产业领域来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如何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筹措社保基金,为失业者提供基本生活保障,为离退休人员提供基本养老金,以减轻企业和社会压力。各地都不同程度存在这些方面的问题,需要探索解决。国务院对这个问题非常重视,根据朱总理的指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门就社会保障问题召开了一次国际高层研讨会,朱总理还会见与会中外代表,听取专家的意见和建议。
收入分配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反对平均主义,拉开收入差距,是正确的,有积极意义的。现在,随着多种经济成份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以及某些垄断性行业改革的滞后,收入悬殊的问题日益突出,而且近期还看不见明显缓解的趋势。但在计划分配的领域,即“吃皇粮”的部分,平均主义比改革前还要严重。还要考虑到这样的情况:一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化,跨国公司的大量进入,科技的迅猛发展,在部分产业领域,特别是新经济领域以及部分股份制企业,人才和知识的作用日益增大,提高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收入水平的要求十分迫切;另一方面,一些垄断性较强行业的职工收入水平与传统产业职工的收入水平相差很大,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之间收入水平差距扩大,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扩大,形成强烈反差,导致部分人群的不满情绪,带来一些社会的不稳定因素。这些都是改革和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妥善解决。
(五)关于完善市场体系,维护市场秩序,建立社会信用的政策研究
市场秩序混乱是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各地都有反映。例如,假冒伪劣商品品种多,数量大,范围广,泛滥成灾;偷税、骗税、骗汇和走私活动猖撅;社会信用紊乱,欠债不还,逃废债务现象十分普遍。这些问题给国家和人民利益造成重大损失,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需要研究几个问题:第一,如何打破地区分割和市场封锁,建立起全国统一的、规范的、有序运转的市场体系;第二,如何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健全市场监管机制,正确界定政府作用和中介机构的功能,促进行业自律;第三,如何建立和完善社会信用制度和覆盖全社会的信用管理体系,强化信用约束。
(六)经济全球化中的政府职能转变
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在世界范围内,传统的政府作用正在某些方面受到挑战甚至侵蚀。一是经济全球化。伴随着区域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贸易日趋活跃,规模不断扩大;国际资本大规模的快速流动,跨国公司的全球投资使世界各国开放度普遍提高,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个最鲜明的例子是欧元。可以说,欧元是没有政府的货币,欧元区各国则成了没有货币的政府,这是前所未有的现象,它所显示的象征性或未来发展方向性的意义,甚至比它目前对欧洲经济所起的实际作用还重要。我们在逐步加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要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主权,但加入WTO以后政府管理经济的体制和方法需要改进之处也不少。二是信息化。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加上交通运输的极大便利,生产效率的极大提高,使国与国的距离正在变小,使传统的生产模式、流通模式和消费模式都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使政府管理国家、管理经济的方法受到很大影响甚至冲击,也对政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三是市场化。随着改革的深化,市场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与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不同,我国的市场体系还很不完善,需要政府在市场体系的建设上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但市场的发育又要求政府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这些都是新形势下面临挑战的新问题。
随着加入WTO,我国的开放型经济将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认真研究如何建立起与开放型经济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和法律体系;研究如何调整国有经济布局,使政府从微观经济活动中有序退出;研究如何建立和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为内资和外资企业,为不同所有制的经济成份提供平等竞争的市场条件,把行政性审批减少到最低限度;研究如何为社会提供应有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提高政府的行政运转效率;研究如何在全球化趋势下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规避经济风险,维护国家的经济安全。
除了以上六个大的方面以外,还有一些研究课题也是很重要的。例如,在2000年长春会议上,我曾经对西部大开发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问题,对加入WTO的短期和中长期对策研究问题,谈了一些看法。各地对这两个问题进行了大量研究,受到地方党政领导的重视。这两个方面,都是长期的问题,不是短期的问题,新的情况还不断出现,研究工作要进一步深入。要把研究工作从一般的理论和认识层面深化到可实施的战略和政策上来,特别是本地如何应对的具体措施上来。
以上这些大的方面,只是研究的领域,只是研究课题的一些大的指向。确定研究课题,还需要具体化。希望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同志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根据党委和政府的要求,来确定课题。现在不论在中国还是在世界,社会经济都在发生重大变化,真可以说是目不暇接。科技在创新,体制在创新,研究工作也要创新。创新才能前进。我们要注意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才能更好地为决策服务。在机构改革中,不少省、区、市的研究中心都保留了,而且得到了加强,说明地方党委和政府对研究工作是很重视的。我看到各省、区、市带到这次会议上来的2001年的研究课题计划,都是结合本地实际的,用了心思的,相信今后一定能把研究工作做得更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愿意和各地的同志共同努力,把政策研究咨询工作向前推进一步,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完)
|
==文章列印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