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保障我国经济安全的思路和对策

中国国债投资网   作者:李海舰     转贴自:中国宏观经济信息网     点击数:110  日期:2001-6-21 10:04:00

  一、新形势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 

  1.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所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在开放型经济下,由外部冲击、波动所引起的恐慌、危机会以极快的速度、极大的规模传递扩散,从而可以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席卷进来。因此,开放型经济极易受到来自外部的冲击,发生经济波动的风险极高。 
  2.互联网经济的发展所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互联网经济在促进全球互动、提高交易效率的同时,也使发展中国家经济面临更大的运行风险。例如通过网络,资金不但可以在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每一市场上迅速完成跨国流动,而且能够在上述四种不同市场之间实现迅速转移。再如,完全国际电子商务(在线交易)没有关税壁垒,是零关税,可以长驱直入一国市场。一些无形商品和服务,可完全在电子信息网络上完成交易活动。这一系列大规模、跨时空的交易冲击国内市场是一个大问题,涉及国家经济安全。 
  3.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所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我国即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入世”以后,一些产品开发和创新能力差,在较大程度上通过仿制来进行生产和销售的产业,如化工、医药、食品、计算机软件等,将受到很大的影响,其中仿制率很高的产品将难以继续生产和销售,从而导致国内很多企业出现减产、停产以至破产。 
  4.按照国际惯例动作所面临的经济安全问题。与国际惯例对接,按国际惯例运行,将使中国经济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发生一系列实质性变化。其中现行经济运行方式、经济法规体系将会受到极大冲击,体制性的矛盾与冲突不可避免,某些方面失去自我的可能性大大存在。 

  二、在进一步开放的环境下重构国家经济安全的理念和思路 

  1.重构国家经济安全的理念。一是树立“大开放,大安全”的安全观。各国对外开放实践与经济发展成效表明:大开放,大安全;小开放,小安全;不开放,没安全。二是树立“发展是硬道理”的安全观。一国的国家经济安全程度,其根本取决于该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实力。三是树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安全观。各国对外开放 的实践表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能够更安全。四是树立“打工才有竞争力,打工也有控制力”的安全观。在经济全球化下,包括我国在内的绝大部分企业将处于“为跨国公司打工”的定位,不要惧怕打工,关键是提升打工层次。五是树立“从民族经济转向全球经济”的安全观。随着全球融资、全球生产、全球销售、全球研发的发展,任何产品都已变成“万国产品”、“全球产品”,任何企业都在走向“国际企业”、“全球企业”。国家经济、民族经济的要领正逐步淡化,与此相适应的国家经济安全理念也在改变。六是树立“规制控制比股权控制更重要更有效”的安全观。企业控股权之争历来是关系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但控股并不一定能控制住企业。放弃股权控制并非意味着放弃其他控制。政府通过规制控制大型跨国公司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办法。 
  2.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思路。为了维护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国家经济安全,必须抛弃单就“外经贸论外经贸”的传统思路,确立“内外贸一体化”的安全战略。一是对外开放中的经济安全问题首先要在外经贸中最大限度加以解决。二是对外开放中的经济安全问题必须纳入国内经济体系加以解决。三是对处在与国际市场对接第一线的对外贸易经济合作进行科学的宏观指导和监控,提高国内经济运行的安全程度。确立“内外贸一体化”的安全战略,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两个市场一体化的要求。二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 

  三、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战略性对策建议 

  1.从对外经济开放角度构筑国家经济安全机制。一是继续推进“大经贸”战略,加大我国外经贸在全球经济中的分量,要特别突出“走出去”。只有真正“走出去”,形成国内、国外两个“战场”作战,相互配合,相互支持,我国的经济发展才能够更安全。二是加快实施“大平衡”战略,消除我国对外开放在某些方面的畸形发展。 
  2.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构筑国家经济安全机制。首先,按照国际惯例改革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制度基础。由体制性差异带来的在与国际惯例对接中形成的安全问题风险量大。一是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经济运行机制。将国内体制改革的“参照系”置入国际大背景下,从整体上构筑一种开放型的国民经济运行机制。二是建立符合国际规范的对外经贸体制。建立起一整套灵活高效的对外经济运行、监控机制,做到“趋利避害”,控制风险。其次,形成充分竞争格局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经济基础。有竞争的格局是最安全的。第三建立风险规避体系是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前提基础。搞“防火壁”建设是一国开放型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3.从区域经济联盟角度构筑国家经济安全机制。一是大中华经济圈。大陆与台湾加入WTO后,加上原来已为会员的香港和澳门,WTO组织中就有4个华人关税区域,可以组成自由贸易区,成为名副其实的大中华经济圈。二是东亚经济圈。亦即“10+3”,成员包括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10个成员国,东北亚3个国家。三是亚太经合组织。

==文章列印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