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债券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评论 | 研究报告 | 投资学校 | 数据资料 | 最新信息 | 资本市场评论 | 内部参考 | 投资论坛 |
 
        
文字颜色: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如何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下)
 http://www.bond-china.com  2001-6-13 9:14:00  中国国债投资网   
 
三、经济结构的调整和所有制结构改革  

  经济结构的调整与所有制结构的调整有着内在的联系。一般说来,经济结构(从生产结构的角度看)状况反映着生产力水平,所有制结构是属于生产关系范围,所以,所有制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的状况。经济结构如果只从产业结构的角度看,也有不同的划分方法,本文只从基础产业、加工工业和服务业这三个方面作些分析。  

  基础产业主要指作为国民经济发展基础的交通运输、邮电通讯、能源、原材料、工矿采掘等产业。在西方经济理论中,这些产业一般被认为是非竞争性产业,或者是比较适合于垄断经营的自然垄断产业。基础产业在产业链中的基本点在于它们处在产业链的起点,产业的前向连锁效应大而后向连锁效应小,往往制约着国民经济其它产业的发展,成为其它产业发展的硬约束条件。可以说,基础产业是其它产业扩张的资源边界,在边界以内扩张,能够主要表现为有实物量的经济增长;突破边界的扩张,除了得益于生产技术的改进而减少基础资源的使用外,大多表现为无实际物质产品的名义增长,这种增长往往会推动物价指数上升,形成通货膨胀。与这个特点相联系,世界各国政府从本国经济发展的大局出发,必然高度重视其基础产业的发展,其政府也会对基础产业给予较多的关照,这就容易造成国家直接干预基础产业的生产和经营。  

  基础产业的第二个特点在于其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这使得个别分散的小资本往往元力去涉足于基础产业,使基础产业成为不适合有众多中小企业展开自由竞争的垄断行业。基础产业往往控制着国民经济的命脉。因此在国民经济命脉的基础产业要体现表征社会主义根本经济制度的全民所有制性质。  

  不同的所有制形式的选择并不取决于人们的主观意志,而主要是取决于什么样的所有制形式更能促进经济效率的提高。然而,经济效率有微观和宏观之分,微观经济效率与宏观经济效率并不必然正相关,有时甚至呈现负相关。从微观角度看,基础产业的非竞争性特点,使非全民所有制企业的外在压力降低,盈利最大化的内在动力不是通过改进生产技术、加强内部管理而容易倾向于通过一些非生产性措施(比如制订垄断价格)来实现。这样,企业的名义微观经济效率的提高掩盖了其实际的微观经济效率的降低,同时也损害了与其关联的其他企业的利益,导致宏观经济效率的降低。  

  在社会主义国家,在基础产业采取社会主义国家所有制形式,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也是促进生产力发展的需求。但这并不是说非国有经济就不能进入基础产业部门。随着私人资本的增大,会有一部分私人资本通过参股等形式参与基础产业、支柱产业的发展。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也欢迎他们这样做。不过由于这类产业投资大、周期长、风险也大,在存在着庞大的国有资本条件下,基础产业部门毕竟不是私人资本投资的优势所在。  

  探讨我国现阶段加工工业领域中的所有制结构应结合现阶段加工工业不同构成部分的特点。这里把加工工业分为两类,即主导产业和一般加工业。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比较典型的主导部门有棉纺工业、重型机器制造业、耐用消费品工业(如汽车工业)等。经过几十年的工业化建设,我国已越过以棉纺工业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阶段,正处于以重型机器制造业为主导产业的重化工业化阶段。  

  重型机器制造业是典型的资金密集型产业。在社会主义国家,资金密集型的特点决定了该产业的投资主体主要是国家。相应地,其所有制形式更多的采用国家所有制。实际上,不仅重型机器制造业是如此,凡是被国家产业政策定为促进工业化发展的主导产业,其所有制性质的主体都必然是国有制或说全民所有制。这也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经济性质和生产力发展要求决定的。主导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命脉,关系到国计民生,只有保证全民所有制经济在该产业中的主体地位,才可能保证整个社会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与主导产业发生产业关联,特别是发生前向连锁的一般轻加工工业,则并不要求全民所有制在该产业所有制结构中占绝对大的比重。一般轻加工业在生产上的特点是投资少、规模小、周期短、见效快,技术简单,或属于劳动密集型,随着我国投资体制的改革,投资主体日趋多元化,集体、个人、私人都可能投资于该产业。因此,在劳动密集型的一般轻加工工业中,所有制结构将会形成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局面。各种经济成分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地位将取决于不同经济成分对市场竞争的适应能力,由市场通过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的机制自然决定它们各自在所有制结构中的比重。 

  应当指出,我们并不主张国有企业应该退出一般竞争性领域的加工业,因为我们建立和发展国有企业绝不像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只是为了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给私有经济和其他非国名经济拾遗补缺;服务于它们的盈利追求,而是为了发挥它的主导作用,领导其它经济成分一起为推动社会生产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服务。  

  由于一般加工工业是市场竞争最激烈的产业之一,这就要求国家必须扮演好市场竞争的“守夜人”角色,以健全有力的管理手段规范备企业的市场行为,保证市场竞争的有序进行。因为只有正当、公平、规范的竞争才有筛选经济成分,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下面谈谈服务业。有两类服务业,一类是作为产业高度化阶段之一的“软产业”,一类是按照三次产业划分结构理论中的第三产业。  

  在软产业领域,其所有制成分应当以公有制为主,因为该产业的专业技术水平较高,社会化程度高,需要大批具有专业技术知识的人才分工协作,共同攻关,不适合分散经营。高科技的研制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具有创新性质的研究与开发,风险较大,虽然成功后的获利能力也较强,有吸引众多小资本参与的可能,但往往会望风险而却步,因为非公有制企业抵御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公有制企业的风险承担能力较强,公有制企业特别是其中的国有制企业在利益上与整个国家民族的利益在总体上是一致的,可以得到国家的优先扶持。因此,从风险对比角度看,该产业也更加适合于公有制成分。但是也应看到很多科学技术创新活动更适合于由专业技术人员创办的小企业和依靠风险资本来开发。一定要放手帮助这些民营企业在这方面发挥创造,为他们创造融资环境,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推动高科技发展的重要途径。  

  一般所说的第三产业主要包括商业、金融、保险、医疗保健等行业。第三产业不同部门的所有制状况也会表现出差异。首先,在银行业必须保持全民所有制占绝对优势。我国银行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是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政策银行三足鼎立格局,中央银行作为国家利用货币政策调控国民经济总体运行的枢纽,自然必须掌握在国家手中,不允许任何具有自身独立经济利益的单位和私人操纵来谋取小集团和个人的经济利益。在整个银行系统中,商业银行是主体,商业银行的所有制性质如何,基本上决定了整个银行系统的所有制结构性质。在社会主义国家,必然客观上要求商业银行的所有制性质要以国有制为主体。国家新组建的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和进出口银行,作为政府机关贯彻国家产业政策的职能机构,其国有属性亦在情理之中。  

  其次,在商业领域,我们强调发挥国有商业主渠道的作用以维护市场的有序竞争和物质生产部门从而整个国民经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流通对生产起着重要的反作用,如果公有制不掌握重要的流通环节,生产企业的公有制主体地位会受到削弱。当然,商业贴近人民生活且网点分散的特点决定了私营企业、个体经济将会在这一领域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在所有制结构中会占据较大的比重。  

  再次,保险业中随着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深化,原来的企业保险为主转变为社会保险为主,保险业将会以较快的速度和规模发展。虽然这也会诱使一些非公有制保险公司的诞生,但其总体发展方向可能是政府、各种基金会为主的保险格局,表现在所有制形式上仍然公有制为主体。  

  其次,医疗行业有自己的特性。该行业实际上是不适合竞争的行业,不应当让市场机制在这里发挥调节作用。虽然私营诊所、个体诊所能够发挥一些具有一定特长的医学专家的妙手回春之术,为患者带来福音,但规模不会大。在这一行业中将会保持以政府办医院为主体、私人诊所为补充的格局。  

  总之,经济结构的调整必须配合以所有制结构的调整:社会化大生产决定了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但是为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还必须把全社会的人力和资本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国有经济必须有所为有所不为,要让出更多的空间,发挥非国有经济的作用,实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将能更好地为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主义的巩固和壮大开辟新天地。(完)
    来源:国研网  录入:yd
中国国债投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服务中心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05 中国国债投资网    
页面执行时间:18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