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债券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评论 | 研究报告 | 投资学校 | 数据资料 | 最新信息 | 资本市场评论 | 内部参考 | 投资论坛 |
 
        
文字颜色: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经济全球化在倒退?
 http://www.bond-china.com  2003-4-21 8:22:00  中国国债投资网   
 

 
    

    美元走势影响全球化进程
 
    伊拉克战争爆发引起了人们的担忧,作为避险货币,美元可能会有所回升,但战争阴云一旦消散,美元将会重现跌势。
 
    然而,美元贬值意味着日元和欧元升值,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两个经济体已经习惯于依靠外需拉动经济,它们并不希望自己的货币过于坚挺,以至于损害出口竞争力。事实上,日本当局已多次表示,其货币需要贬值,同样,欧洲方面也不乏类似的表态。除了欧洲和日本,经济增长依赖外贸的其他亚洲国家也会深受其害。
 
    然而,主要国家的汇率走向,最终取决于美国经常项目调整的方向,最终贬值的应该是赤字国的货币美元,而非盈余国的货币欧元和日元。对于欧洲和日本来说,这个过程将是痛苦的。在今天的国际经济环境下,美元下跌可能引起其他货币的竞争性贬值,一旦出现这种情况,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必然遭受重创。
 
    自1997-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全球化已经偏离了高速发展的轨迹。1998-2003年间,国际贸易的年均增长率仅为5.0%,而1984-1994年间则为6.5%。人们曾理所当然地认为,全球化大潮的涌起将带动各国经济的高涨,而今,世界各地投资与贸易的浪潮却在消退。
 
    无疑,全球经济调整造成的美元贬值威胁着全球化的进程,另一方面,近年来经济全球化在制造业和服务业领域的迅猛发展也为自己制造了潜在的危机。
 
    全球化进程中的逆流
 
    制造业全球化最突出的表现就是中国制造业的崛起。近年来,中国正在成为全球制造业基地,其生产规模之大、成本之低、产品范围之广、质量之高都令人惊叹。可惜,寻找替罪羊以推卸责任似乎是人类的本性,世界很快把造成经济困难的责任推给中国,其中尤以日本为甚。现在,整个日本社会都对“产业空洞化”感到忧心忡忡,许多人把中国视为日本“空洞化”的罪魁祸首,屡屡口诛笔伐。同时,欧美的失业问题日益严重,它们对于中国的疑虑也在不断加深。然而,发达国家似乎忘记了,中国制造业的飞速崛起正是全球化的结果,离不开它们的倡导与推动。
 
    西方的制造业跨国公司为了提高企业效率,在激烈的竞争中获得质量优势和价格优势,有意识地采取了外包策略,中国凭借着成本和劳动力素质上的巨大优势脱颖而出,成为众多公司的首选。2002年,中国吸收了527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FDI),在世界各国之中独占鳌头;2003年,对华投资的浪潮更加汹涌,仅在前两个月中,流入中国的FDI就达到了111亿美元,大大超过了去年同期创造的新纪录。这样,就在发达国家的企业出于经济原因而把中国选为制造业基地的同时,这些国家的政府却因为本国的经济问题而指责中国。这个问题必然会严重影响全球化的进程。
 
    美元的走势和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相比起来,人们往往忽视另一个动向,而这个因素同样对全球化的发展构成巨大的压力,这就是服务业的全球化。
 
    随着服务业的全球化,使用信息技术的服务(ITES)的出口正在迅速增长。于是,服务业的生产也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而印度则是外资最为青睐的对象。现在,只需轻轻点击鼠标,强大的服务业跨国公司就可以轻松地接收在班加罗尔、上海或都柏林生产的低价、优质的服务产品。目前,ITES的范围正在价值链上不断向上扩展,软件开发、咨询、物流管理、工程设计、翻译服务、研发中心都包括其中。目前,印度的ITES部门的年增长速度达50%左右,预计到2008年,其规模将达到170亿美元。
 
    服务业的全球化正在动摇发达国家创造收入和财富的传统模式。
 
    过去,对于全球竞争的加剧,许多西方国家都持鼓励的态度,而不是感到畏惧。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产品的可贸易性,工农业产品大多属于可贸易品,而在许多发达国家,经济的主体是以财富和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这些国家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信息技术上的优势,长期以来,这个领域一直没有受到全球竞争的威胁。
 
    然而,ITES部门异军突起,放松服务业管制的大潮席卷全球,服务业跨国并购活动高潮迭起,一批全球性服务业巨头应运而生。于是,一国自身的供给曲线再也无法刻画其服务业的运作状况了,现在,许多服务产品在世界市场上的价格由全球供给曲线决定。问题在于此: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发现,自己不仅在工农业产品领域中面临日益激烈的竞争,而且在过去的不可贸易品领域受到的挑战也日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发达国家对于全球化的支持将日渐消退。
 
    地缘政治摩擦增加国际经济交往成本
 
    面临着种种压力,今后几年间,世界经济将面临严峻的形势。正是在这种情况下,美英联军发动了对伊战争,由此将产生一些持久性的严重矛盾,对脆弱的全球地缘政治均势造成巨大的冲击。近年来,世界秩序的根基屡遭动摇,伊拉克战端一开,全球化的推进势必越发举步维艰。要想使全球化成为现实,各国必须同心协力,共同推进贸易自由化、资本自由流动以及技术转移。
 
    而今,新的地缘政治摩擦与冲突打击了各国进行政治合作的决心,这对全球化又是沉重的一击。
 
    事实上,地缘政治矛盾对于全球化的威胁酝酿已久。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地缘政治纷争随之激化。此后,一系列冲击对许多国家的经济造成了毁灭性打击,受害国家之多超出了绝大多数人的预料。严重的危机之下,人们对极力主张推进全球化的华盛顿-IMF轴心提出了强烈的质疑,多年以来,正是它们强迫发展中国家按照西方的条件接受全球化。
 
    2001年9月11日,美国受到的恐怖袭击震惊了世界。于是,国际经济交往的成本突然大大提高了:保费暴涨,安全开支骤增,为了维持全球供应链的顺畅,各国企业只得增加应急库存量,除了这些现实的成本,从事国际商务的人们总要因为那些无法预知的飞来横祸而感到寝食难安。对于艰难前行的全球化列车来说,9·11事件无疑是在它的轮轴中洒下了沙子。
 
    今天,在伊拉克,地缘政治矛盾以战争的激烈方式凸现出来。这场战争撼动了西方大国的传统联盟,而且由此引发的众多后果将是战争的发动者所不愿意看到的,全球恐怖主义活动很可能再趋频繁,巴以问题和朝鲜问题的和平解决都会受到不利的影响。
 
    全球化一度看起来势不可挡。人们曾普遍将其视为冷战后时代世界经济的决定性趋势。上世纪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资本主义似乎步入了新的黄金时代,全球经济一体化将造就大同世界。现在,全球化却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球经济增长格局的调整即将开始;工业化国家对于来自中国和印度的竞争压力日益感到不满;世界地缘政治的均势正在走向瓦解;透过经济全球化的表面,我们看到了一个倍受贸易摩擦困扰的世界。人们只是希望,巨大的压力之下,全球化的成果不致化为乌有,但必须承认,全球化也决非理所当然的。
作者:陈玉新   来源:  录入:xu
中国国债投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
  • 中美数据击退欧债担忧 全球经济“阴转多云”[2010-12-3 17:19:00]

  • 欧央行继续维持利率不变 量化宽松"虚晃一枪"[2010-12-3 17:19:00]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 分析研究明年经济工作[2010-12-3 17:18:00]

  • 央行管理流动性选择题:上调存准金率还是加息?[2010-12-3 17:17:00]

  • 多家商业银行否认停发贷款[2010-12-3 17:16:00]

  • 11月非制造业PMI 53.2% 比上月回落7.3个百分点[2010-12-3 17:16:00]

  • 爱尔兰救助方案落地 市场担忧目光投向葡西两国[2010-11-30 17:19:00]

  • 人民币连连回调 企业“趁机”蜂拥结汇[2010-11-30 17:18:00]

  • 深圳证监局局长:5大举措推动上市公司透明规范[2010-11-30 17:17:00]

  • 存贷比逼近红线 年末银行新增贷款井喷难[2010-11-30 17:16:0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服务中心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05 中国国债投资网    
    页面执行时间:279.2969毫秒
    insert into SqlIn(Sqlin_IP,SqlIn_Web,SqlIn_FS,SqlIn_CS,SqlIn_SJ) values('207.241.228.163','/ShowArticle.asp','Cookies','UserAuthentication','lg%5Fkey=00000000%2D0000%2D0000%2D0000%2D000000000000&user;%5Fid=61a6c6d8%2Dc449%2D4b4e%2Db68c%2De514cb989b7f&authenticated;=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