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过两周的持续下挫之后,近两个交易日国债市场出现强劲反弹。如果说前日市场的反弹还有很大做市值的成分,那么昨日银行间与交易所两个市场的联袂上扬则在很大程度上鼓舞了市场人气。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国债市场的这次反弹呢?笔者认为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促成跌势的主要因素目前已被市场充分消化。前期国债市场的下跌,主要是缘于管理层清查国债回购所造成的部分场内资金撤离,由于其属于突发性因素,因此随着短期利空影响的逐步释放,出现一定范围内的反弹本在市场的预期之中。尤其是部分跌幅较大的中、长期品种,主力在前期的下跌过程中损失惨重,因此对近两日国债市场的表现可理解为超跌反弹加一定程度的主力自救。
消息面的平静为近两日市场的反弹创造了一定的环境。针对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的状况,央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信贷业务管理的通知》,加强了对于信贷的调整,同时表示要进一步创造条件,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选择适当时机调整存款准备金率。从目前的情况看,除非万不得已,央行不会动用“上调准备金率”这一剂猛药。如公开市场业务并未显著减少银行的流动性,则目前所进行的信贷结构性调整反而会促使一部分增量资金进入现券和回购市场。而市场前期针对这一消息之所以会出现一些负面反应,主要是出于一种对紧缩政策的预期。近期关于“调存款准备金率”的恐慌性情绪已有所缓和,从昨日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力度上来看,似乎也没有进一步加大的迹象。本周央行票据的发行量为200亿,扣除前期到期的正回购,实际净回笼基础货币量为90亿,低于上周120亿的水平,而公开市场操作的信号功能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市场短期内的预期。
从收益率期限结构角度来看,在前两周市场下跌过程中,5-15年期品种到期收益率上升幅度最大;其次是5年期以下的品种,目前3-5年期平均到期收益率为2.58%,基本上已在合理的范围内;相对而言,超长期品种的到期收益率上升幅度较小,长短期利差进一步缩小。尽管短期内因技术上超跌反弹力度较大,不过从长期看来,随着宏观经济的进一步向好,以及QFII所带来投资理念上的改变,长期券所隐含的利率风险仍然不容忽视。
因而投资者应当理性看待目前国债市场的反弹,仔细研判当中的结构性变化,毕竟对于债券市场而言,短期由资金推动,而长期仍然是由基本面主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