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债券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评论 | 研究报告 | 投资学校 | 数据资料 | 最新信息 | 资本市场评论 | 内部参考 | 投资论坛 |
 
        
文字颜色: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人民币升值论缘起及其影响
 http://www.bond-china.com  2003-9-18 9:01:00  中国国债投资网   
 
    主持人的话:针对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上对人民币汇率的议论,我国政府指出,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不仅有利于中国经济和金融持续稳定发展,而且有利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和金融稳定发展,从根本上说,也有利于世界经济和金融的稳定发展。这番话,表明了中国政府维护人民币汇率稳定的坚定立场。对这一问题,关心的读者也不少,他们希望股民学校栏目能通俗地加以介绍。本期聚焦,我们请有关专家就人民币升值论的缘起、升值论何以行不通以及对证券市场影响等作简单分析。

    一、升值论缘起

    近几年特别是今年,尤其是6月份以来,日美等国不断地给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中国政府允许人民币升值。同时数量不少的国际资本"热钱"也拐弯抹角地来到中国,赌人民币的升值。不难看出,人民币升值之争从一开始就不是一个简单的汇率问题,而且越到后来政治化色彩越浓。美、日两国为什么这么起劲:一是近几年中国经济几乎全球"一枝独秀"的强势表现抢了其风头;二是他们也想为各自的经济不景气找个替罪羊。

    目前国内外对人民币应否升值也有不同的看法,但目前围绕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大部分争论,似乎都过分强调了汇率杠杆的作用,好像只要汇率一变,天下从此大吉。其实不然:汇率只是影响一国进出口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乃至国民财富等多变量当中的一个,而不是一个关键因素。人民币即使升值了,恐怕也不会令日、美经济更好受些。

    从1994年以来,中国实行了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的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形成的机制正在不断发展、完善。短期来看,人民币升值虽然有利于中国进口,但不利于出口、引进外资。所以,中国政府认为,人民币汇率稳定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发展、有利于亚洲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入世后中国出口确实增长比较快,但进口也在同步甚至更快地增长;中国强势出口主要是靠廉价劳动力和WTO贸易自由化准则,而不是低估人民币汇率;我们对美国平衡国际收支、维持低利率和稳定资本市场也是有贡献的,仅今年上半年,中国就购买了不少美国公债。

    二、相关背景

    从中国国内经济当前运行的情况看,人民币升值虽有利于进口,却不利于出口、引进外资和就业,也不利于亚洲经济的发展和世界经济的复苏。然而从长期看,人民币面临升值的压力。只要中国能够保持经济高增长,同时推动人民币完全可自由兑换进程,那么,人民币就有升值的压力。

    实际上,人民币的上升之旅早已从1994年1月1日的大幅贬值(由上一年的1美元兑5.80元人民币调整为1美元兑8.70元人民币,贬值幅度为33%)就已开始。此后,尽管历经亚洲金融危机和今年的SARS疫情,人民币汇率一直保持稳定在1美元兑人民币8.27--8.28元附近的窄幅区间。从那时起到去年末,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统计,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1999年以前为德国马克)和日元名义升值幅度分别为5.1%、17.9%和17%;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实际升值分别为18.5%、39.4%和62.9%。

    虽然如此,在当前,试图诱导人民币大幅升值,还不具备现实条件。人民币在现在仍不可以自由兑换,其汇率形成机制离真正的市场化还有不小的距离。我国政府和人民银行等一再明确表示,将致力于保持人民币汇率的基本稳定,如有必要和可能,会考虑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范围。

    问题是,我国政府基于各种考虑在现阶段要让人民币稳定而不升值,应采取什么措施呢?要让热钱真正放弃对人民币的企图,必须让其无利可图;要严控货币供应量,设法降低目前高企不下的外汇储备:如资本项下应适当放开、加大对外投资、减少出口退税等。为调整国际收支平衡,央行日前宣布了十项措施,其中就包括积极研究QDII政策、允许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到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移民和非居民的国内资产可以兑换汇出、允许国际金融机构在国内发人民币债券、明确支持各类企业在国外投资等等。这些政策措施,是比较明智的。

    三、对股市的间接影响

    短期内,我国资本市场虽然不会经历人民币升值带来的影响,但为化解升值压力,中国政府采取或即将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其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不可小看。这些措施与前期实行的QFII等政策将加快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进程,疏通资金在国内外市场的双向流动,但是对市场资金也有一定的压力。为对冲货币供应的过快增长,央行只能用货币政策工具来回笼基础货币,这样大大减少了市场上的流动资金,也改变了市场资金对股市的预期和操作。但是,从前几个月货币供应增速的控制效果来看,还是不太理想。预计央行有可能继续加大货币紧缩政策的力度,估计这对资金面又是一次考验。因此,预期升值带来的压力已通过政策措施影响到资本市场,股市、债市的近期表现既有对市场扩容的担忧,也是对上述政策措施的预期消化。从政府化解人民币升值的处理过程,应该看到政府维护市场稳定的最终意图。既然人民币汇率稳定不升值,像日本那样由于本币升值导致的经济和股市长期低迷悲剧就不会在我国重演;上述加快资本市场国际化的政策措施也具有充实市场基础的有利一面,如允许外商直接投资企业到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虽会加大资金压力,但能改善上市公司的整体素质,解决目前市场急需解决的市场核心资产短缺和投资者信心问题。
作者:北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 闻岳春博士   来源:上海证券报  录入:zoqin
中国国债投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
  • 人民币升值预期震荡A股市场[2005-5-9 8:49:00]

  • "人民币升值并不是一个好的选择"[2005-4-5 8:53:00]

  • [财经圆桌论坛] "出其不意"的内涵是稳健[2005-3-15 9:19:00]

  • [观察家] 人民币升值压力也许本身就是一种假象[2005-2-25 9:17:00]

  • [时评] 美元持续加息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2005-2-4 9:30:00]

  • 撬动B股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2003-10-9 9:34:00]

  • 人民币汇率浮动可能加剧通缩[2003-9-18 9:05:00]

  • 化解人民币升值压力的货币政策对证券市场有短空影响[2003-9-15 9:24:00]

  • 深度分析:人民币升值压力下货币当局的4种选择[2003-9-8 14:49:00]

  • 人民币升值论存在三个误区[2003-8-27 9:01:0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服务中心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05 中国国债投资网    
    页面执行时间:203.1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