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国家宣布要改进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后,一时间,对GDP的质疑声四起。应该说,对现行统计方式乃至GDP本身缺陷的批评,是必要的,但现在一些对GDP的批评存在着一种矫枉过正的倾向,似乎从过去的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去了.诚然,作为经济总量指标的GDP,正如美国前总统肯尼迪所说,它"并不包括使我们的生活有意义这种东西"。比如,GDP不能衡量社会成本,不能衡量增长的代价和方式,不能衡量效益、质量和实际国民财富,不能衡量资源配置的效率,也不能衡量分配等等。
尽管GDP存在着种种缺陷,但这个世界上本来就不存在一种包罗万象、反映一切的经济指标,在我们现在使用的所有描述和衡量一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中,GDP无疑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没有GDP,我们将无法反映一国经济及其景气周期,无法提供经济健康与否的最重要依据;没有GDP,我们也无法反映一国的贫富状况和人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没有GDP,我们更无法去衡量所有国家与地区的经济表现。GDP还是一把尺子,一面镜子,只有它,才能判断经济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胀威胁之中,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正因为有这些作用,萨缪尔森才会感叹: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GDP之所以现在会成为人们质疑的对象,除了其本身的缺陷外,最主要的还是有人把它当成经济生活中惟一的、至上的指标。换言之,作为一个数字,一种统计方法,GDP本身没有错,错就错在人们特别是某些地方官员对它的态度,错在一种片面的政绩观。
长期以来,在一些官员心目中,说到发展,就是简单的经济数量的增长。这种片面的发展观导致了片面的政绩观。于是,在一些地方,一系列跟经济相关的量化指标,与官员的升迁奖罚紧密结合在了一起,政绩甚至简单地变为年终报表的数据。在以经济数据、经济指标论英雄的片面政绩观引导下,一些官员也就片面强调GDP的作用,不恰当地夸大其功能,把GDP放在了一个至高无上的地位,以为它代表一切,唯GDP是瞻。任何其他指标,例如教育、文化、卫生、环保等等,统统都要为GDP让路。
改变片面的政绩观,需要我们改进GDP核算和数据发布制度。但这决不是像某些批评所说的那样,要否定GDP这一指标,而是要还它的本来面目。也就是说,除了在统计技术上有待加强和提高外,还需引进其他指标来反映和衡量社会经济福利水平,弥补GDP的缺陷。前者比如对GDP的核算程序和数据发布程序进行统计调整;增加初步核实程序和最终核实程序;并从今年1月1日起,国家统计局要求各地区统一用常住人口而不仅是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等,这些都是在技术上为提高GDP统计质量而做出的努力。至于后者,据说不久我们将要用绿色GDP来替代GDP,作为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的指标。所谓绿色GDP,就是既要考察经济增长,同时还要考察社会的、人文的、环保的发展状况,更关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实,即使采用绿色GDP,将GDP从"总分成绩"变成"单科成绩",GDP也是经济指标中最重要的单科,我们不能简单粗暴地否定GDP。没有一种指标本身是绝对万能的,就像经济学家所说的,GDP不是万能的,但没有GDP万万不能。
GDP需要改进。人们现在对GDP的质疑,实际上已超越GDP本身,而是要求彻底扭转那些指标背后的指导思想和操作层面上人为的不协调因素,各个部门和地方真正树立起统筹协调的发展观和科学的政绩观。这才是问题的实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