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债券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评论 | 研究报告 | 投资学校 | 数据资料 | 最新信息 | 资本市场评论 | 内部参考 | 投资论坛 |
 
        
文字颜色: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提高效率 降低风险---析银行间债市即将推出"券款对付"结算
 http://www.bond-china.com  2004-9-15 8:08:00  中国国债投资网   
 
    可以预见的是,11月8日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与中国人民银行支付系统两大系统的联接,将无疑是我国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史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银行间债券市场业务创新一次质的飞跃,必将最大程度地控制结算风险,极大地提高债券交易结算效率,从而为我国债券市场的安全高效运作提供可靠的技术保证。

    国际通行做法

    目前,证券交易实行券款对付结算方式已成为防范结算风险和避免结算纠纷的国际通行做法。券款对付(Delivery Versus Payment,简称DVP),意即"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按照1995年国际证券服务协会(ISSA)所作的定义,它可以表述为证券从卖方转移到买方的同时资金从买方转移到卖方,其间不能有时间缝隙;交付一旦发生具有终结性,不可撤消。目前欧美等很多国家(地区)的债券交易都已实现了DVP。

    我国在这方面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早在2000年5月人民银行就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债券交易管理办法》第三十条中规定"债券交易结算方式包括券款对付、见款付券、见券付款和纯券过户四种。具体方式由交易双方协商选择"。人民银行在银发[2002]217号《大额支付系统业务处理办法(试行)》第十九条中规定,"经批准与国家处理中心直接连接的特许参与者,根据与直接参与者的约定,可以第三方的身份直接向国家处理中心发起借记、贷记有关清算账户的即时转账业务。即时转账业务包括:(一)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操作室发起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的资金清算和自动质押融资业务;(二)中央国债登记结算公司发起债券发行缴款、债券兑付和收益款划拨、银行间债券市场资金清算业务;(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其它即时转账业务。"

    如果此次两个系统成功对接并投入运行,不仅可以使银行间的债券交易实现券款对付结算,债券的发行缴款、到期兑付资金也可以迅速准确完成,同时也为支付系统建立调剂资金清算头寸的自动质押融资机制奠定了基础。

    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必需之举

    目前,无论是银行间债券市场还是交易所市场都未实现券款对付。

    就银行间市场而言,按照目前的操作模式,债券交割和资金清算是相分离的,中央结算公司管理结算成员的债券账户,并负责实时簿记划付;资金清算另由结算成员通过央行资金支付系统或开户银行进行。中央结算公司为结算成员进行现券或回购业务提供纯券过户、见券付款、见款付券等三种结算方式供选择。其中,纯券过户即不以资金支付为条件的债券交割,中央结算公司只为结算双方办理债券的交割,资金结算由付款方向收款方自行支付完成,存在很大的信用风险;而见券付款(买方通过系统确定对方有券后再划款)和见款付券(卖方收到买方资金后再通知系统办理债券交割)作为替代性安排,仅为券款对付结算方式未能实现的权宜之计,虽然比纯券过户多了一层控制手段,但因为结算合同的履行毕竟受制于辅助指令(付款指令或收款指令)的成功发送,因此仍不可避免地存在交易双方结算权责和风险不对等的问题,影响交易成员参与市场交易的积极性,制约了市场交易效率的发挥。

    尽早改变落后的交易结算手段,实行DVP,使交易双方在交易达成的第一时间内,分别同时完成资金及债券的划拨,解除市场成员在交易中对信用风险的担忧,满足市场高流动性要求,就成为该市场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当务之急。

    新系统上线为对接创造条件

    债券结算机构作为市场运行的最终环节,其安全、高效的运行,不仅对防范结算风险、乃至于整个市场的稳定都是至关重要的。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债券交易处理速度的加快、交易品种的增加、投资者队伍的扩大以及各种复杂交易策略的应用,债券结算风险管理和控制显得更为重要。

    作为财政部授权的办理全国国债登记托管结算业务和人民银行指定的为金融债券和其他债券提供登记托管结算服务的机构,中央结算公司一直致力于统一、安全、高效、低成本的托管结算体系的建设,特别是早日实现先进的DVP结算,为其客户提供高效低风险的优质结算服务,更是该公司多年来一直追求的目标。

    由该公司运营的中央债券综合业务系统的基本架构完全比照国际相关经验设计开发,投入运行以来已进行两次升级改造,目前正处于测试过程中并即将上线的三期系统,其功能将更加完备,操作界面更加简单友好,各环节的风险控制措施进一步加强。更为重要的是,能完全满足与国家大额实时全额支付清算系统的技术对接要求,结算效率更高,服务水平和服务手段将得到一次根本性的提升,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使债券市场所呈现出的结算制度国际化、结算系统功能多元化、结算时间实时化、结算机构间联网化的发展趋势。

    中国债券市场面临重要的发展机遇,托管结算建设也受到各方关注。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提出"建立统一互联的证券市场,完善交易、登记和结算体系"。亚洲债券市场倡议也提出发展完善证券清算系统等基础设施的建议。毫无疑问,银行间债券市场全面实现实时券款对付这一核心功能是完善托管结算机构服务功能的最重要环节。和国外发达国家的托管结算机构相比,我国的托管结算机构业务品种较少,没有充分发挥托管结算全面服务的协同效应。随着今后托管功能的不断扩展,从单纯发行、登记、托管、本息偿付发展到包括转投资、预扣税、公司事件代理、融券等服务;结算功能从证券结算发展到包括匹配、账户结算、资产估价等服务;进一步地,开办资金账户、货币汇兑、质押融资等与结算相关的资金活动;未来还须考虑衍生产品的结算交割服务。这一切都依赖于安全高效的结算模式。

    可以相信,随着券款对付的实现,银行间市场的参与者面临的结算风险将会大大降低,无疑会促进市场的极大活跃,必将推动银行间债券市场进一步蓬勃发展。
作者:刘铁峰   来源:上海证券报  录入:zoqin
中国国债投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
  • 今年货币政策定调中性 M2增16%贷款增2.5万亿[2006-1-6 9:43:00]

  • 黄菊:保持货币政策连续稳定[2006-1-6 9:27:00]

  • 行发布问卷调查 货币政策四季度"支持度"达77%[2005-12-8 9:19:00]

  • 货币政策:船大恐难掉头[2005-11-23 8:56:00]

  • 央行公布2005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大事记[2005-11-15 10:41:00]

  • 货币政策应有利于扩张消费[2005-11-11 8:59:00]

  • 从货币政策及宏观趋势看后市走向[2005-11-11 8:55:00]

  • 建行完成39.7亿股超额配售[2005-11-10 9:15:00]

  • 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2005-11-10 9:14:00]

  • 四季度货币政策:"预调"和"微调"[2005-11-10 9:09:0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服务中心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05 中国国债投资网    
    页面执行时间:234.3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