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份,10个月度预警指标中,工业企业销售收入、进出口总额、财政收入增长率等3个指标在红灯区,工业增加值、发电量、固定资产投资、消费物价4个指标在黄灯区,贷款总额、 M1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等3个指标在绿灯区。综合计算,8月份综合警情指数为77,综合警情指数仍处于黄灯区,但与上月相比下降幅度较大。
■综合警情指数在4月份进入红灯区后,5月份以后回到黄灯区,6月份稍微有所反弹,8月份重新下行,已经下行到黄灯区的中部区域。综合警情指数的下降与先行指数和一致指数的下降是一致的,表明经过中央宏观调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明显回落,经济景气状况发生了一定变化。
■从先行合成指数、一致合成指数、先行扩散指数和一致扩散指数走向,我们可以看出,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近几个月下降的势头较快。因此,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不仅要注意抑制部分投资过热行业的反弹,更要认真贯彻"有保有压"的指导方针,加强综合协调职能,增加瓶颈部门的有效供给,防止四季度和明年年初经济增速出现大幅度下滑。
一、先行、一致指数和警情指数继续下行
1、一致合成指数继续快速下降。受宏观调控影响,今年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狭义货币供应量等指标增幅继续回落,尤其是狭义货币供应量增速下降的势头进一步增强,尽管工业增加值、发电量出现小幅反弹,但经过季节调整后我国经济景气一致合成指数8月份延续了6月以来的下降势头,并且下降速度有所加快。这表明目前经济继续在减速运行,且减速有加快的趋势(见图1)。
2、先行合成指数下降势头有所减缓。从图1可以看出,先行合成指数在今年1月出现近期高点后回落,8月份延续了这种下降势头,但下降势头减缓。直观来看,在6个先行指标中,钢材和财政支出四个指标的增速继续反弹,尤其是沿海港口吞吐量增速大幅反弹;而生铁、房地产新开工面积的增速在7月份出现反弹之后,8月份有所下降;作为逆转指标的产成品资金占用延续了快速增长的态势。总体情况是6个先行指标3个上升3个下降,上升与下降的作用相互抵消,造成先行合成指数回落的势头放慢。
3、先行扩散指数继续下行,一致扩散指数穿越50%临界线。随着先行指标增速的下降,8月份先行扩散指数继续下降,目前先行扩散指数有见底的迹象;同时,一致扩散指数继续下行,并向下穿越50%线,使一致合成指数的峰值得到进一步确认(见图2)。虽然一致扩散指数刚刚下行3个月,但经过移动平均的一致扩散指数已经迅速从上向下穿过50%的临界点,因此,一致扩散指数下降的速度很快。
从先行合成指数、一致合成指数、先行扩散指数和一致扩散指数走向,我们可以看出,合成指数和扩散指数近几个月下降的势头较快。因此,下一步宏观调控的政策取向,不仅要注意抑制部分投资过热行业的反弹,更要认真贯彻"有保有压"的指导方针,加强综合协调职能,增加瓶颈部门的有效供给,防止四季度和明年年初经济增速出现大幅度下滑。
4、综合警情指数回落到黄灯区的中部。综合警情指数在4月份进入红灯区后,2004年5月以后回到黄灯区,处于黄灯区上部,7月份主要受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提高的影响与6月份相比稍微有所反弹,8月份重新下行,已经下行到黄灯区的中部区域。综合警情指数的下降与先行指数和一致指数的下降是一致的,表明经过中央宏观调控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出现明显回落,经济景气状况发生了一定变化(见图3、4)。
二、主要经济指标变动趋势
1、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宏观调控成果进一步巩固。截至8月份,经季节调整的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长率已经连续6个月回落,已经回落至黄灯区。1-8月份累计增速为28.9%。1-8月,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2186亿元,同比增长30.3%,比1-4月份回落12.5个百分点。从单月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看,8月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070亿元,同比增长26.3%。单月固定资产投资增幅继7月份出现反弹后,再次回落。
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263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3.1%。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20亿元,比上年同月增长14.2%;县及县以下零售额1442亿元,增长11%;城市增速较快的格局依然没有改变。1-8月累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721亿元,同比增长12.9%。经过季节调整之后,8月份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仍然处于绿灯区。
3、出口增速快于进口,累计贸易逆差明显缩小。截至8月份,经季节调整的进出口总额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仍然位于红灯区(见图5)。从2002年9月份开始,经季节调整的累计月度进出口总额增长率已经连续23个月超过30%。从实际月度统计数据看,8月份我国对外贸易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当月进出口总值983.1亿美元,同比增长36.6%。其中出口514亿美元,月度增长37.5%,增幅比上月提高3.6个百分点;进口469.1亿美元,增长35.6%,增幅比上月提高1.4个百分点。8月份当月实现贸易顺差44.9亿美元。这是今年以来实现贸易顺差最多的一个月。
4、工业生产增速略有反弹。8月份工业增速较之7月份略有反弹,但经季节调整的工业增加值增速为16.0%,与前期的阶段性峰值相比,已经连续几个月出现回落,已经进入黄灯区的上沿。分轻重工业看,重工业增长16.3%,回落0.9个百分点;轻工业增长15.6%,提高1.2个百分点。重工业增加值增幅连续下降,一方面说明前一阶段生产过热的后果已经显现,也说明了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和宏观调控效果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
5、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继续较快增长,仍处于红灯区。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1521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6%。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44616亿元,增长26.1%。经季节调整后,工业企业产品销售收入仍在红灯区。1-8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企业和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企业,下同)实现利润70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8.5%。1-8月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60.59,比上年同期提高14.8点。
6、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度回落,财政支出增速大幅度回升。8月份,全国财政收入1667亿元同比增长16.7%,增速比上月回落10.5个百分点,经过季节调整后的财政收入增速仍在红灯区。8月份财政收入增速大幅度回落主要是由外贸业出口退税明显增加所致。1-8月,全国财政收入18477亿元,同比增长28.7%;财政支出14715亿元,增长11.6%。收支相抵,收大于支3762亿元,同比增加2596亿元。
7、贷款增速持续回落,短期贷款与票据融资被过度压缩的情况并未缓解。贷款预警指标在绿灯区内继续回落,基本位于绿灯区下边缘。8月末,人民币贷款余额同比增长14.1%,增幅比上月末回落1.4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9.8个百分点。消除季节因素后的月环比折年增长率仅为7.2%,比上月上升0.4个百分点。当月人民币新增贷款1157亿元,同比少增1651亿元。
自5月份首次出现少增开始以来,人民币中长期贷款已持续4个月实现少增,且少增的幅度逐步扩大。8月份当月新增人民币中长期贷款747亿元,同比少增590亿元。尽管中长期贷款增幅持续回落,但中长期贷款的增速仍一直高于各项贷款总额的增速,中长期贷款占各项贷款总额比重也一直在小幅提高。这说明,当前贷款压缩倾向于压缩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的情况并没有得到缓解。8月份,短期贷款与票据融资继续维持少增格局,当月新增短期贷款及票据融资340亿元,同比少增1297亿元。
9、居民消费价格涨幅趋缓,工业品出厂价和生产资料购进价格指数涨势不减。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CPI)比上年同期上涨5.3%,这一涨幅与7月份持平;但是,8月份的环比涨幅高达0.7%,与7月份0.2%的降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8月份的数据来看,价格上涨的动力主要来自于前期粮食价格上涨向其它食品价格传递,以及煤、电、油价格上涨对其它商品价格形成的推动力。
8月份,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及钢材等主要生产资料产品价格反弹的影响,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比去年同月上涨6.8%,涨幅比7月份提高0.4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2.9%,涨幅比7月份提高0.9个百分点。从反映即期价格变动的月环比价格变动情况看,8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比上月上涨0.6%,涨幅比7月份提高0.2个百分点;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1%,涨幅比7月份提高0.6个百分点。
10、电力生产增速下降,供给明显不足。8月份,规模以上发电企业完成发电量1920.95亿度,同比增长12.1%。经过季节调整后,继续在黄灯区内下滑。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完成发电量13748.37亿度,比上年同期增长14.8%。
8月份是居民用电的高峰月份,在电力需求增长速度加快的情况下,发电量增速却出现下降,电力短缺已经成为影响工业生产的重要因素。从公布大数据来看,火力发电量增长率明显慢于正常水平,除了上年基数较高的原因之外,也说明煤炭供给方面仍旧存在问题。8月份发电量增速有所回升,主要得益于水电增速的大幅度提高。
金融与证券市场运行
一、金融市场
8月份,银行间拆借与债券市场累计成交10500.86亿元,日均成交477.31亿元,日均成交比上月下降7.17%,比去年同期下降48.36%。8月份,银行间拆借与买断式回购月加权平均利率为2.34%和2.31%,比上月分别上升0.01个百分点和下降0.03个百分点。
1、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投放资金较多。8月份,央行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中的公开市场操作,在每周四增加一次票据发行,即公开市场操作由每周三次增加到四次。8月份的公开市场操作呈资金净投放的格局。回笼与投放相抵,央行在债券市场的公开市场操作净投放货币760亿元。
2、拆借交易成交量创新低,拆借利率震荡下行。8月份,信用拆借日均成交笔数与上月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减少34.66%,日均成交量比上月下降20.5%,比去年同期下降64.71%,为自2002年9月份以来最低量。在短期资金面相对宽松的局面下,多数品种出现了价升量跌的现象,说明加息预期再次影响市场。
3、债券质押式回购成交量持续萎缩,短期化操作加剧。8月份,债券质押式回购日均成交笔数比上月减少1.1%,比去年同期上升7.93%,日均成交量比上月减少7.22%,比去年同期减少42.69%。质押式回购利率在月初为2.43%,月末收于2.22%,下跌21个基点。短期化操作的加剧,反映出加息预期已经影响到市场操作。
4、债券买断式回购保持活跃,2个月品种表现突出。8月份,买断式回购日均成交笔数比上月上升28.26%,日均成交额比上月增长30.09%。与上月相比,2个月品种成交量增长34倍,除主打品种7天期以外,2个月品种占了整个买断式回购交易量的12.62%。
5、现券交易量萎缩,债券综合指数震荡上行。8月份,现券交易日均成交量与上月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减少66.02%。债券综合指数震荡上行,月初1151.28,月末1154.19,上升3点。
6、银行类机构融资出现萎缩,非银行类机构融资大幅增加。从融入资金方面看,由于市场资金富裕,银行类金融机构融入规模出现大幅萎缩,其中国有银行跌幅最大,环比下降47.05%,其次为城市商行,环比下降17.59%。从融出资金方面看,基金和保险公司融出增长较快,环比分别增长53.91%和33.21%。
二、证券市场
1、一级市场发行频度较为平缓。8月份,沪深两市进行首发、增发、可转换债券发行共15次,总融资额为63.64亿元人民币。8月份新股发行的一个鲜明特点是新股包销比例持续走高。
2、投资者信心严重不足,二级市场破位下行、成交低迷。8月份,市场信心进一步丧失,市场持续低迷,上证综指以1381.88点开盘,于8月4日最高冲至1424.55点,随后就一路下行,于8月30日探至最低点1310点,最终借证监会《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正式颁布前暂停首发新股的表示收盘于1342点。市场行情的持续低迷不振极大地挫伤了投资者的市场信心,两市成交量较上月大幅萎缩。
3、加快促进市场创新,推动市场规范化、市场化发展。8月份,证监会出台了《关于推进证券业创新发展有关问题的通知》,从客户交易结算资金、独立存管制度指标、客户资产管理业务、债券回购业务和自营业务指标、以净资本为核心的财务指标和公司治理指标等可测量可操作的硬性指标等角度规范、促进证券市场创新,保证证券市场创新安全、有序的进行。同时,深交所上市开放式基金(LOFs)获准推出。
8月份,《公司法》、《证券法》关于股票发行价格机制的修正条款获得通过,证监会也配合发布了《关于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试行询价制度若干问题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对首次公开发行股票询价的程序、定价机制及发行方式等作出了新的规范,并公开征求意见。
对策:下一步调控要注意七大问题
1、平抑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
今年以来,由于农民种粮积极性较高,农业投入增加,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较快。现在冬种工作马上就要开始,因此,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的各项政策,把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抑制农业生产成本的上升来保护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以便进一步促进粮食和农业生产。
2、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作用,加快财政资金投入的进度
由于国家新上马项目增速较慢,国家财政资金投入进度较慢。截至8月底,财政收支相抵,节余资金3760多亿元,比上年多节余资金2600多亿元。目前,应该利用国家财政资金较为宽余的时机,发挥财政政策在结构调整方面的作用,加快对已开工项目的投入进度,尤其是能够在短期内建成投产、能够缓解煤电油运紧张状况的项目,要适当加快财政资金投入的进度,促使它们早日建成,尽快发挥作用。
3、加大财政资金对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
去年四季度以来,居民消费价格不断提高,而且以粮食、肉禽蛋等食品价格上涨幅度较大,涨幅都在20%以上,粮食、肉禽蛋等食品是居民必需品,由于价格上涨过大,造成居民用于食品消费的支出增长较快,已经对居民生活尤其是低收入阶层的生活产生很大影响。在当前经济效益较好、财政收入增长较快的情况下,应该适当增加财政对社会保障资金的投入力度,加大对生活困难居民的救济,减少价格上涨尤其是食品价格上涨的负面影响,这也有利于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
4、控制炒卖房地产行为,抑制房地产价格的不合理上涨
目前国内房地产价格既反映了居民和企业对房地产上升的预期,也受到了一些企业和利益集团炒作房地产、哄抬房地产价格行为的影响。去年以来,房地产投资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根据对国内投资数据的分析,房地产投资是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的贡献率最大,同时也是拉动其它行业需求和投资增长的重要力量。为了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反弹,就要保持房地产投资的平稳增长,这就需要控制炒卖房地产行为,抑制房地产价格的不合理上涨,引导居民和企业形成对房地产价格的合理预期。例如,可考虑采取适当提高购买房地产首付的比例,延长购买房地产二次上市间隔时间等措施来抑制部分需求。
5、对四季度运输计划要周到安排
由于国内需求较为旺盛,加上治理公路运输超载的影响,今年以来运输紧张状况一直没有得到缓解。根据往年的经验,四季度是运输较为紧张的阶段,为了尽量减少交通运输紧张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对四季度的运输计划要早做安排,既要考虑到生产的需要,又要兼顾人民往来的需要,尤其是要注意成品油涨价对运输成本的影响,必要时可考虑采取降低运输行业营业税等临时性措施,提高运输能力利用率。
6、建立石油供给的预警机制和应急保障机制
我国自1993年成为石油净进口国以来,石油进口量逐年增加。2003年我国石油净进口量已经超过8000万吨,约占国内石油消费总量的30%。中国石油消费对国际市场依存度越来越大。一些国际突发事件对国内石油供给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因此,要从国家经济安全的角度搞好石油外交,石油进口要坚持多元化的方针,要建立石油供给的预期机制和应急保障机制,对一些事件多发地区要提高应变能力。
7、重视培育和发挥利率在货币政策调节中的作用
货币政策在这一轮宏观调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由于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过多地运用行政手段,导致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我们认为,在维护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强调货币政策与产业政策的配合,货币政策应遵循产业政策制度的市场准入标准,而不应采取简单化的手段、硬性地规定信贷投向。当前的负利率与信贷管制使货币政策在执行过程中发生扭曲,利率信号作用失真,同时也使相关部门获得了"寻租空间"。因此,应该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货币政策从数量型向价格型的转变。
总体策划 王长胜 国家信息中心常务副主任 张伟弟 上海证券报副总编辑
课题组长 范剑平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副主任 杨宇东 上海证券报新闻中心总监
执行组长 王远鸿 国家信息中心预测部处长 邹民生 上海证券报新闻中心首席编辑
课题成员 程建华 张永军 胡少维 伞锋 李若愚 徐平生
报告执笔 王远鸿 张永军 伞锋 李若愚 徐平生 |
作者:国家信息中心 上海证券报
来源:上海证券报 录入:zoqin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