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债券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评论 | 研究报告 | 投资学校 | 数据资料 | 最新信息 | 资本市场评论 | 内部参考 | 投资论坛 |
 
        
文字颜色: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金人庆周小川参加西方七国会议讨论汇率问题
 http://www.bond-china.com  2004-9-30 8:46:00  中国国债投资网   
 

    中国升不升息,主要取决于国内经济形势,但美国步入加息周期,无疑会加大中国的利率政策空间。

  美国时间9月21日,美国中央银行kk联邦储备委员会决定,将联邦基金利率的目标值调高25个基点,从1.5%升至1.75%。这是6月以来美国连续第三次加息。

  香港随即作出反应。9月22日,香港三家发钞行汇丰银行、中银香港和渣打银行均宣布,港元储蓄存款利率从0.01%提高至0.125%,而最优惠贷款利率则由5%提高至5.125%。

  这是香港自2002年11月以来第一次利率变动,今年6月至8月,美国前两次加息,香港并未追随。

  这让讨论已久的中国加息问题更受瞩目。

  不过,香港报纸称,正在吉尔吉斯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表示,下半年农业丰收有助纾缓通胀,至于中国是否加息,主要视乎整体宏观经济情况及通胀走势而定。陪同外访的银监会主席刘明康亦指出,中国不需要跟随美国加息。

  连续三次加息,表明美国已进入了加息周期。花旗集团经济学家黄益平称,“美国的核心通胀往下走,无论从金融市场状况看,还是从主要经济指针看,经济都是在往前走的,不加息的话,反而对市场是一个意外。”

  今年美联储的公开市场委员会还会开两次会,分别在11月10日和12月14日。

  道琼斯和CNBC最近对22个一级美国债券交易商中的21个的调查发现,他们都预计美联储将在11月10日的会议上再次加息25个基点;14个交易商预计12月份不再加息,而包括高盛和摩根大通的6个交易商预计将再次加息,另外1个没有作出预计。

  花旗认为,11月份加息的可能性为70%,到明年第三季末,美联储会再度加息1%。针对这一状况,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认为,谈加息周期对中国的影响,比谈这次加息更有意义。

  他说,人民币利率处于20多年来的低点,中长期看,利率趋升是必然的。在未来2-3年,美国的加息周期将改善中国货币政策的回旋余地,增大跟随加息的可能性。但这不意味着人民币利率需要立即调整,而须综合考虑各种宏观因素。

  利率之外,人民币汇率是另一个相伴相生的话题。

  黄益平称,从长期看,人民币升值不可避免,因为出口增长这么快,外资流入这么多,肯定与货币低估有关。

  钟伟也认为,如果未来2-3年美元汇率低位徘徊,人民币汇率适时调整很有必要。2001年以来,人民币跟随美元走软,中国对外贸易条件恶化令人难以忍受。以中日贸易为例,1990-2002年间,日输华产品价格上涨3%,中国输日产品价格下跌19%,中国每年损失外汇1.9万亿日元,相当于2002年度日对华直接投资的10倍。

  10月1日,G7(七大工业国)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将在美国华盛顿举行。届时,财政部长金人庆和中国央行行长周小川会作为特别客人与会,并讨论到人民币汇率问题。这是中国首次派央行行长和财长参加这个重要的会议。

  美国财长斯诺在9月23日的一个记者会上呼吁人民币汇率更具弹性。路透社援引他的话说,“我很高兴中国已经作出一些努力,但我并不满意。我希望中国的步子更快一点,在我遇到中国的代表时,我会与他们谈这一点。”

作者:何华峰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录入:zoqin
中国国债投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
  • 周小川暗示6月数据如不乐观将考虑加息[2006-7-2 19:55:00]

  • 周小川:货币政策目前不会马上有动作[2006-6-7 13:18:00]

  • 周小川:中国股市开始成熟 对股票定价越来越理性[2006-5-24 15:49:00]

  • 周小川:公司治理是股份制改革的核心[2006-5-24 15:35:00]

  • 周小川受任IMF预算顾问[2006-5-22 13:12:00]

  • 周小川呼吁 全球应协调避免金融动荡[2006-4-24 9:38:00]

  • 周小川定位农村金融机构 以市场化方式推进改革[2006-4-18 11:24:00]

  • 周小川:尽快建立银行危机管理机制[2004-10-19 8:48:00]

  • 周小川:利率保持稳定为妥 中国尚无加息打算[2004-10-8 8:48:00]

  • 七国财长会议本周五举行 中国汇率不会轻易改变[2004-9-30 8:58:0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服务中心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05 中国国债投资网    
    页面执行时间:265.6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