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下处于停摆状态的新股发行形成鲜明对比,近来陆续有一些上市公司公布可转债发行预案
自7月28日今年第58次发审会后,新股发行的审核工作一直处于停滞状态。而与此形成对比的是,可转债的发行和上市逐步成为市场的热点,一些业绩较好公司诸如江西铜业,鲁泰 A等相继公布了可转债的发行预案。
事实上,今年以来可转债市场的融资步伐未曾停止过。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今年过会转债品种已经全部发行完毕,另有58家通过可转债发行议案,预计总融资额412亿元,其中今年已公布发行议案的融资额为181.9亿元。转债发行公司涉及钢铁有色、能源电力、纺织、交通运输、房地产、金融、石化、科技、造纸等等国民经济构成的主要行业。
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选择可转债融资方式,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我国可转债市场无论从规模还是投资者结构都远远落后于成熟市场。管理层允许设立可转债基金,保险资金投资于可转债市场,商业银行设立基金公司,从而解决了可转债市场的资金供给。如果可转债品种的供给无法跟上,则从本质上违背了管理层对于发展可转债市场的初衷。这一点从今年上半年发审委对于可转债融资的审核态度,可以清晰地看出。
其次,从发行人角度考虑,第一,可转换债券的发行条件低于增发新股。可转债要求"最近三年连续赢利,三年净资产收益率平均达到10%(能源、原材料、基础设施类7%)",而新股增发要求最近三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平均不低于10%,且最近一个会计年度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不低于1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前的净利润相比,以低者作为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依据)。配股条件虽然低于可转债融资,但是配股实施过程中经常因配股价格较低而伤害发行人的利益;第二,可转债融资通常对于公司业绩的稀释是逐步发生的,对股票价格的冲击相对较小。而且转债条款在给予投资者期权的同时也给予了发行人期权,发行人可充分利用转债条款来维护发行人的利益,例如,目前的转债转股价格一般高于市场价格,且有小幅溢价(国外溢价更高),这对发行人来说相当于卖出了比市场价格更高的每股价格,而增发和配股价格一般是经过折扣了的市场价格,未来若引入了询价制度,对转债融资的发行人将更加有利;第三,目前转债的配售方式中一般都规定了原股东优先配售条款,这种配售方式无形上给予了公司大股东套现的机会,这在增发和配股过程是不存在的。
最后,从承销商和投资者角度考虑,我们认为,随着一级市场风险的逐步加大、二级市场对于再融资的不满、询价制度的未来推出,承销商的包销风险也在逐步加大。因为可转债的品种特性,承销商更愿意做可转债再融资而不愿意进行配股和增发项目。另外从投资者角度考虑,目前投资于可转债品种的机构主要包括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以及QFII等在内的国内外机构。他们更加看重的是转债的品种价值,即优厚的条款(如递增式浮动利率和转股价格修正等),较好的公司基本面状况,转债对股价波动的参与性(Participation),以及资产配置过程中不增加风险的情况下提高组合回报率的能力。这无形上加大了对可转债品种的需求(较低的中签率也反映了这点),从而也提高了上市公司发行可转债的积极性。
今年以来增发、配股、可转债融资分月统计表 日期 增发家数 增发募集资金(万元) 配股家数 配股募集资金(万元) 2004-12 0 0 1 17209.95 2004-11 0 0 0 0 2004-10 0 0 3 46873.4 2004-9 1 29356 4 107733.7 2004-8 2 208400.15 0 0 2004-7 1 45696 2 467432.87 2004-6 2 962365.51 2 73648.56 2004-5 0 0 1 33665.79 2004-4 0 0 2 38287.89 2004-3 1 34800 3 103176.15 2004-2 0 0 2 55102.27 2004-1 1 103600 1 73575 合计 8 1384217.66 21 1016705.58 占比 19.51% 30.82% 51.22% 22.64%
日期 可转债家数 可转债募集资金(万元) 募资总额合计(万元) 2004-12 0 0 17209.95 2004-11 2 830000 830000 2004-10 1 88300 135173.4 2004-9 3 499000 636089.7 2004-8 1 70000 636388.15 2004-7 2 320000 1172263.87 2004-6 0 0 1925349.27 2004-5 2 195000 753445.79 2004-4 1 88000 577525.89 2004-3 0 0 472486.15 2004-2 0 0 373090.27 2004-1 0 0 496795 合计 12 2090300 8025817.44 占比 29.27% 46.54% 100.0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