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债券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评论 | 研究报告 | 投资学校 | 数据资料 | 最新信息 | 资本市场评论 | 内部参考 | 投资论坛 |
 
        
文字颜色: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外资保险签下团险第一单
 http://www.bond-china.com  2005-1-13 9:24:00  中国国债投资网   
 

    北京消息 昨日,中英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三地首张外资团单签约仪式暨新闻发布会"在京举行,这是中国团险业务对外资开放以来诞生的首张外资保单。

    准备数月三地同时启动

 &n;bsp;  中英的动作不能说不快。据悉,此次中英人寿在团险方面拿了三个第一。2004年12月23日取得中国保监会批复,是第一批获准经营团体保险的外资寿险公司;12月30日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取得工商营业执照变更,是第一批取得团险工商执照的全国性的外资寿险公司;1月12日,中英人寿取得了全国第一张外资团单。自此,正式拉开其签单的大序幕。

    据介绍,此次团险主要集中在保障性产品,包括寿险,平均赔付额是10万元;意外死亡,平均赔付额是50万元;意外伤残,平均赔付额是50万元;住院,平均赔付额是100元/天;意外医疗,平均赔付额是1万元。此次涉及的人员包括中粮集团1000人,四川的白家食品有限公司300多人等。此次团险准备时间长达3、4个月,工作极为细致。

    对于这并不是太多的金额,中英人寿总裁张文伟仍难掩喜悦之情:"能够拿到国内首张外资团单,是一件值得自豪的事情。它的意义不在于这些单有多大的金额,关键是中英拿到了国内首张外资团单,这是中国保险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还有一点非常令人兴奋的,就是我们的客户中包含了不同类型的企业,这也说明了我们的实力。当然,这跟政府的支持和客户的鼎立提携是分不开的,也是双方股东和公司员工共同努力的结果,是中英快速市场反应能力的体现。"

    参加此次签约仪式的是中英人寿分别来自北京、广州、成都三地的第一个团险客户:来自北京的的中粮集团,来自成都的白家食品公司和来自广州的国网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代表了大中小型企业,也代表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私营企业。他们的共同签约,标志着中英人寿团险业务在三地同时启动,并打响了全国外资团险的第一枪。

    首先刮起股东团险旋风

    中英人寿的第一个北京团险客户,是身为中英人寿中方股东的中粮集团,出席签约仪式的中粮集团人力资源部总监迟京涛先生表示,此次仅是双方合作的序幕,中粮集团的下属企业及上下游合作伙伴也将成为中英人寿的重点服务对象。

    市场人士指出,由于中资保险公司开展团险业务方面时间较短,经验不足,即使在封闭的状态下市场份额也不断缩减。有关统计表明,团险保费在人身险保费收入中的比重已从1996年的87%下降到2003年的不足20%。现在面临外资的挑战,市场竞争将会更趋激烈。

    业内曾预测,外资保险公司会首先取得股东的支持,尽快占据团险业务的领先地位。现在看来,这将成为现实。外资保险公司凭借中外方股东的技术和资源优势,快速拓展团险市场。业内人士分析,除了中英人寿得到股东中粮的大力支持外,中石油可能会将公司的团险业务交给控股的中意人寿。这意味着外资保险公司首先刮起了股东团险旋风。

    下一步直指企业年金

    中英人寿团险事业部助理总裁常颖先生向与会者描绘了中英人寿团险业务的发展策略和未来蓝图:依靠外方股东英杰华集团的强大技术优势,以品质服务为核心,分阶段引入国际先进的产品、服务理念,和自主开发相结合,通过顺畅的投保流程、快速理赔办理和专业的人力资源、法律、税务等方面的咨询服务为客户提供一揽子的服务,成为一流的员工福利提供商。

    对于市场关注的企业年金业务,公司有关负责人表示,希望能够在今年3月推出企业年金产品。当然,如果各地政府能够在税收方面给予优惠,无疑将推动企业年金业务的发展。

    中国团险市场是块大蛋糕,开放以后众多外资保险肯定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激烈的竞争将不可避免。1992年外资保险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个险营销模式的革命,如今团险市场对外资的开放究竟能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们拭目以待。但正如市场所言,保险公司的实力和服务将成为客户最为重视的考虑因素。
作者:记者  卢晓平   来源:上海证券报  录入:zoqin
中国国债投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
  • 外资保险争扮年金受托人[2005-1-17 9:30:0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服务中心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05 中国国债投资网    
    页面执行时间:203.1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