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债券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评论 | 研究报告 | 投资学校 | 数据资料 | 最新信息 | 资本市场评论 | 内部参考 | 投资论坛 |
 
        
文字颜色: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基金观察] "封转开"风险小议
 http://www.bond-china.com  2005-12-7 8:54:00  中国国债投资网   
 


    第一只封闭式基金到期日逐渐临近

    随着第一只封闭式基金-基金兴业2006年11月14日到期日的逐渐临近,提起目前的封闭式基金,总是给投资者因高折价率所带来"套利"的联想。同时,封闭式基金的"独立"行情更加重了投资者对"封转开"的期望值。特别是保险资金的重仓持有和QFII的持续增仓。

    笔者认为,对封闭式基金的表现,还应理性看待,把握"封转开"所带来的风险。

    第一,"封转开"制度不明朗所带来的风险。尽管目前市场上对"封转开"存在这样那样的假想,大抵都是为了更好地迎合未来套利的需要。但在一个博弈的证券市场里,总有获取收益的一方,更有付出成本的一方。"封转开"所带来的可能就是政策不明朗所带来的制度风险。如果实现"封转开",很有可能形成持有人和基金公司之间的激烈博弈。

    第二、"封转开"门槛所带来的风险。由于"封转开"需具备10%的持有人进行召集、50%的持有人参会、参会人2/3通过及证监会的核准四个门槛。因此,满足四个条件,需要具备一定的市场环境。更需要持有人形成共识和合力,但这些均应在持有人有利益可图的情况下进行。

    第三、"封转开"的机制设计仍需进一步研究和论证。由于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在交易方式上存在很大不同。出于持有人的交易习惯,两类基金有依赖于一定的交易环境。因此,"封转开"过程也是交易方式的对接过程。

    第四、"封转开"过程中因利益调整所带来的风险。"封转开"不仅是我国证券市场所独有,在成熟的美国证券市场,曾经有过6个月内基金净值下跌超过28%的先例。同时还有我国台湾地区实施"封转开",80%的封闭式基金遭到赎回就是明证。基金管理人不得不抛售股票,加剧了证券市场的动荡。"封转开"过程中因利益调整过程,就是风险不断聚集和释放的过程。因此,为做到兼顾各方面利益,更为了保持证券市场的稳定发展。从成熟证券市场"封转开"的实例来看,还是应当引起重视的。

    第五、不采取"封转开",而采取清盘或延长封闭期等另外渠道而产生的风险。目前,国内证券市场正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且大部分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都承诺了股份流通的锁定期,伴随着非流通股股份锁定期的来临,证券市场将面临较大的扩容压力。如果实行"封转开",重演美国证券市场一幕,市场的风险是相当巨大的。

    从以上"封转开"存在的风险可以看出,"封转开"过程,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解决它需要理性,更需要智慧。因此,做为一名理性的投资者,就应当审慎看待"封转开"现象。既要积极参于,又要注意回避"封转开"过程中的种种不确定风险因素的存在。
作者:阮文华   来源:  录入:jessie
中国国债投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服务中心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05 中国国债投资网    
页面执行时间:359.375毫秒
insert into SqlIn(Sqlin_IP,SqlIn_Web,SqlIn_FS,SqlIn_CS,SqlIn_SJ) values('207.241.237.234','/ShowArticle.asp','Cookies','CFGLOBALS','urltoken=CFID#=31684694&CFTOKEN;#=89358872#lastvisit={ts ''2011-04-19 14:46:49''}#timecreated={ts ''2011-04-19 14:46:37''}#hitcount=3#cftoken=89358872#cfid=31684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