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行时备受瞩目的资产支持证券在上市后却遭遇冷场。上周,建行和国开行资产支持证券先后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挂牌,但是截至昨天却没有一笔成交。 上周一,建设银行两只资产支持证券05建行1A和05建行1B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上市,然而自上市首日起这两只债券品种便一直将零成交的记录保持至今。三天后,国开行发行的两只资产支持产品也在银行间债市挂牌,但是同样面临相似境遇:无一笔成交。 "不仅没有成交记录,现在竟然连机构的报价也鲜见。"一位银行间市场交易员告诉记者,建行两只资产支持证券品种上市初期,还有机构参与报价,现如今连报价也没有了。 陌生,是市场对资产支持证券采取旁观策略的一个重要原因。 资产证券化指的是将缺乏流动性但预期能够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资产,通过重新组合,转变为可以在资本市场上转让和流通的证券,进而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使银行在负债不变的情况下改善信贷资产结构,分散经营风险。 一些业内研究人士表示,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资产证券化产品属于信用风险市场范畴。信贷资产一旦从银行出售或委托给其他信托机构,这项其资产本身的信用状况便与这家银行的信用毫无关联,主要看这项信贷资产是否能产生稳定的现金流量。因而,它打破了传统的固定收益债券定价模式,无法简单地在基准债券的基础上,加一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溢价,而是要根据信贷资产本身的现金流进行测算。 而分歧的产生恰恰在于此。"关键是无法判断现金流的稳定性,"一家商业银行研究人士表示,尤其住房抵押贷款方面,类似于提前还款率等关键测算指标的缺乏,令市场难以立即作出定价。 这种心态,在建行资产支持证券上市首日就已经有所流露。当天05建行1A就出现了两笔报价,其中买入价和卖出价分别为89元和97元,两者之间的价差达到了8元之多。 此外,投资主体的缺位也是造成交易清淡的另一原因。目前,保险机构和证券投资基金暂不允许投资,资产支持证券的主要投资者仅为商业银行和券商,客观上造成了市场交易主体的单一,需求趋同。同时,对于银行而言,投资资产支持证券还需计算风险权重,降低了交易的积极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