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债券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评论 | 研究报告 | 投资学校 | 数据资料 | 最新信息 | 资本市场评论 | 内部参考 | 投资论坛 |
 
        
文字颜色: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央行摸底央票心理价位 美式招标方式再度归来
 http://www.bond-china.com  2006-3-20 9:19:00  中国国债投资网   
 
    在3月16日的央票招标中,央行"罕见"地使用了多重价格招标方式(即美式招标),以期获取市场成员真实需求的第一手信息。因为今年前两个月一系列的经济数据表明,央行似乎不应该继续一任货币市场的宽松环境。 
  在其公开市场操作的记录中,只在2003年的一次逆回购交易中采用过美式招标。
  事实上,最理想的招标结果应该是既拿到量,收益率又满意。但在市场流动性持续宽松的环境下,一些资金充裕的金融机构如果不想让资金闲着,在价和量的选择下,为确保拿到量,就会把价打得很低。在荷兰招标方式下,只要投在中标范围内,最后的收益率按加权价,所有中标人都拿一样的利率。有的机构为拿到央票,人为地将报价扭曲,把市场整体收益率水平拉下来,这不能真实反映市场成员的看法。
  但在美式招标中,中标者拿到的票面利率是自己投的价格,投标人要承担自己报的价格,如果只考虑量,不计价格地去投标,最后拿到非常低的收益率,对自己就不划算了。
  "央行采用这种'非常规'的招标方式,主要是为了摸底吧,看看市场对半年期央票的实际心理价位。"市场成员普遍认为。
  本次发行金额为850亿,期限6个月,最后中标利率为1.8175%,上一次发行6个月央票为去年12月初,中标价格为1.8009%。但那时央票收益率总体水平比现在低,一年期央票只有1.8019%的水平。
  目前央票一年期是1.92%左右,三个月为1.73%左右。
  "所以6个月的大概也就是这个水平,和我们的预期差别不大。"一位城商行的交易员对记者说。
  但并不是所有投标者都认为这个结果符合预期。
  "预计的为1.80%左右。"一位国有银行的交易员称。 
  高于预期的结果似乎已经开始影响市场。
  "一些机构认为这个利率比预期偏高,所以卖券的人开始多起来。从上午到下午,利率走高了一到两个点。"3月16日,一位国有银行的交易员称。
  央票利率一直被认为对市场有很强的暗示作用,很多金融机构的操作都会参考央票利率的变动。 
  在2月21日的一次央票招标中,一年期央票一下从一周前的1.864%飙升到1.9518%。当时市场立刻开始了猜测:要加息?市场资金趋紧?
  随后,央行召集部分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开会,并在会上表明,利率上升并不是央行的人为干预,而是市场行为决定的,票面利率上升绝不是央行的主要目的,并希望市场成员不要对此有什么猜测,以为央票利率上升就意味着央行是否要出台一些政策。
  这之后几期的央票利率稳定,一年期基本都在1.92%的水平。
  然而,一边是为汇改需要已经维持一年多的宽松市场,另一边是如此低的短期利率已经让那些以央票为生的货币型基金公司感到生存压力,各种传言很难被完全压制,风吹草动都会培养出小道消息的生存空间。
  就在央行对市场利率试探时,各种消息也在上周集中爆发。
  "流言四起。"一位交易员形容。
  新近公布的一系列经济数据成了谣言的诱因: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投资额和贷款都偏高。
  除外汇占款,贷款投放量一直是市场非常关心的一个重要指标。前两个月一直在上升的贷款规模让市场开始担心,债市资金是否会分流到发放贷款上。
  各种坊间传闻还涉及到:差别准备金率,准备金率的调整。而且交易员并不认为这些是完全空穴来风。
  去年第四季度央行货币政策报告指出,2006年货币政策取向与趋势将"完善差别存款准备金率制度,强化对金融机构正向激励与约束机制。加强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再贴现等政策工具的协调配合"。
  高盛在上周与交易员召开了一次电话会议,中国首席经济学家梁红在会上指出,央行可能会逐步采取紧缩的政策。
  "4月初市场利率应该会往上走一些。"一家股份制银行的交易员称。
  回笼有一定的滞后效应,春节后,经过长时间、大力度的回笼,加上贷款的增加,这些因素到4月初应该会有反应的,这位交易员认为。
作者:马宜   来源:经济观察报  录入:jessie
中国国债投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
  • 美式招标首次现身央票一级市场[2006-3-17 9:27:0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服务中心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05 中国国债投资网    
    页面执行时间:359.3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