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债券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评论 | 研究报告 | 投资学校 | 数据资料 | 最新信息 | 资本市场评论 | 内部参考 | 投资论坛 |
 
        
文字颜色: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货币+行政”调控箭在弦上
 http://www.bond-china.com  2006-4-21 13:41:00  中国国债投资网   
 
 
    □申银万国研究所  李慧勇 
  
  昨天,国家统计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2006年一季度国民经济运行情况。从主要经济指标看,GDP和投资增速趋热迹象明显,这使得本已降低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增强。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反弹的原因看,“货币+行政”仍将是控制投资过热的主要手段。
  GDP、投资增长趋热
  ———经济增长率明显高出预期。尽管市场对经济仍能保持较快增长有所预期,但一季度高达10.2%的经济增长率仍然超出市场预期。从修正后的季度经济增长率来看,一季度的经济增长率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回升,增速已经恢复到2004年四季度的水平。以1979年-2004年平均增长率作为我国经济的潜在增长率水平的话,目前实际经济增长率和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差距有所拉大。
  ———投资和出口仍是推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与去年同期相比,投资增速反弹明显,进出口顺差大幅度增加,成为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经济增长的这种特点导致第二产业和工业增速明显加快,而和消费紧密相关的第三产业增速则比去年同期下降了1个百分点。
  四大因素导致投资反弹
  在主要经济指标中,最值得关注的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反弹。到底是什么因素导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出现这么大幅度的反弹呢?这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得到答案。
  首先,从项目主体来看,主要和地方项目投资加快有关。1-2月份地方项目投资增长27.5%,比去年同期提高1.5个百分点。“两会”召开之后,随着“十一五”规划的落实,地方政府的投资热进一步升温。1-3月份地方项目投资增速进一步提高到30%以上,成为推动3月份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的主要力量。
  其次,从新开工项目和在建项目看,主要和新开工项目的大幅度增长有关。一季度在建项目计划投资额增速基本和去年同期持平,而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增长率则比去年同期提高近35个百分点。受此影响,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额占在建项目计划投资额的比重比去年同期提高1个多百分点。
  第三,从行业来看,受国家调控和产能过剩的影响,水电气生产和供应业、钢铁、房地产投资增速回落,农业、机械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业、水利环保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成为推动投资反弹的主要动力。
  第四,从资金来源看,信贷大量投放也助长了投资增速的反弹。尽管今年国家实施的是稳健的货币政策,但由于外汇占款大量增加和银行资本约束有所下降,银行信贷投放大量增加,这也成为刺激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一个重要动力。从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看,国内贷款增长31.9%,增速比去年提高近1倍。受此影响,信贷资金占比达到了27.1%%,比去年末上升了8.3个百分点,升幅明显高于往年同期水平。
  “行政+货币”控制过热
  投资是这轮宏观调控的重点,也是宏观调控的风向标。固定资产投资的反弹使得本来已经降低的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再次增强,日前召开的国务院会议也明确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偏快作为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对投资的调控在所难免。
  接下来的问题是,国家会出台什么政策进行调控。从促进投资反弹的力量来看,既有市场的力量,但更多的是和政府项目的集中开工有关。因此在宏观调控政策的选择上,我们认为国家仍然将采取“行政+货币”的方式对固定资产投资进行调控。不过值得强调的是在具体的政策工具方面,会与2004年有明显的不同。在行政调控方面,我们认为国家不大会再实施全国性的固定资产清理整顿,而主要通过强化产能过剩行业的市场准入标准、适度控制国家重点工程的开工节奏、对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合理引导等来达到控制新开工项目增长过快的目的。在货币调控方面,我们觉得国家更多的会通过数量控制,例如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来对信贷增长偏快的情况进行调控。这一方面是因为目前通货膨胀压力不大,不太支持升息。另一方面是因为人民币升值预期仍然很强,在这种情况下提高利率很可能导致更多的投机性资金流入,最终将导致央行将通过外汇占款形式投放更多的货币,很难达到回收过多的流动性的目的。
作者:李慧勇   来源:上海证券报  录入:sun
中国国债投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
  • 货币政策出其不意 福兮祸兮[2006-6-21 13:19:00]

  • 德银研究报告称货币政策步入紧缩期[2006-6-21 13:13:00]

  • 要进一步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2006-6-21 11:26:00]

  • 央行研究下一阶段货币政策 信贷调控:更主动更有力[2006-6-21 11:25:00]

  • 货币政策将进一步收紧[2006-6-21 11:02:00]

  • 央行上调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着手防通胀有深意[2006-6-21 10:27:00]

  • 央行货币信贷“双月调控”始末[2006-6-21 10:26:00]

  • 马来西亚央行减少干预货币 林吉特波动"更自由"[2006-6-21 9:48:00]

  • 美国前财长:经济不确定 货币政策不应有明确标准[2006-6-21 9:45:00]

  • 日本央行引导升息预期 日元人气急升日股急挫[2006-6-21 9:29:0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服务中心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05 中国国债投资网    
    页面执行时间:31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