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债券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评论 | 研究报告 | 投资学校 | 数据资料 | 最新信息 | 资本市场评论 | 内部参考 | 投资论坛 |
 
      
文字颜色: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交易所债市危急时刻 成交屡现地量证监会求解急
 http://www.bond-china.com  2006-5-24 16:13:00  中国国债投资网   
 
  成交屡现地量,证监会探讨与银行间债市统一的途径
  本报记者 方原 北京报道 
  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发展,再次面临关键时刻。
  近日,本报记者获悉,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召集部分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机构,就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发展征求业内意见。&n;bsp;
  据悉,由于成交量日渐凋微,中国证监会希望调查了解交易所债市边缘化的制度性原因,并探讨交易所债市与银行间债市统一的方式与时机。
  交易所债市冷清
  “最近在交易所挂牌的几期国债,连续几日成交跌至地量,有的交易日甚至为零。”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位市场分析人士告诉记者。他指出,最近有一期国债共发行300亿元,但被商业银行拿走260亿元,券商只有很小的量,导致在交易所市场的成交量很小。 
  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一份报告显示,今年新发行的债券在交易所市场挂牌后,交易量越来越小。0603国债只有一天成交量达到40多万元;今年发行的第二期国债仅上市当天成交了1万元,此后无一笔成交。 
  部分机构认为,交易所债市之所以如此冷清,除了券商资金实力减弱外,更有制度性原因。 
  证监会的调研会上,有机构表示,“解决办法应是两个市场统一起来。而关键是,这个问题目前不是某一家管理部门能够决定的。” 
  北京某券商在给证监会的一份建议书中指出:交易所债市开放式回购启动以后,因为回购比例原因,基本上没有成交。而银行间回购的比例比较高,所以大家都把新券托管到银行间市场,交易所的托管量很小,大家的关注程度也很低。 
  一位商业银行人士也指出,现在新上债券大部分都托管到银行间,而且央行此前出台的相关政策已经允许企业债进入银行间市场交易,新的企业债发行以后也更加愿意进入银行间,交易所市场由此更加冷清。 
  各方共促两市统一 
  “十年的分离之后,银行有望重返交易所债券市场,这也是交易所债市和银行间债市统一的关键。”中国国债协会的一位权威人士对记者表示。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中国债券市场的统一将在今年下半年迈出关键步骤,交易所债券市场的大门,有望再次向银行开启。 
  1997年6月,商业银行退出两大交易所债券市场,并同时建立了银行间债券市场。央行做出此决定的历史背景是:其一,大量银行资金违规进入股市;其二,交易所债市所采用的自动撮合交易制度不适于银行的大笔资金运营。
  据消息人士透露,央行、证监会和银监会目前已经达成共识,即商业银行重返交易所债市,暂时只进行国债交易,条件成熟后再参与企业债市场交易。
  记者了解到,最近,财政部也建议统一交易所债市和银行间债市,建立两个市场的沟通渠道。
  目前,相关监管部门为两市的统一亦动作频频。2月6日,上交所发布《债券交易实施细则》;同一天,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和中国证券业协会也分别发布了《债券登记、托管与结算业务实施细则》、《债券质押式回购委托协议指引》。
  5月8日,上述新规则正式实施,交易所债券市场得到进一步规范,为银行进入交易所债市做好了铺垫。 
  市场分析人士认为,企业债市场建设方面各方的努力成效显著,但商业银行介入企业债市场仍存限制,比如在商业银行成为企业债主承销商和做市商等问题上,政策尚不明朗。
作者:方原   来源:  录入:sun
中国国债投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
  • 证监会明确内幕交易“举证责任在辩方”[2007-9-18 16:18:00]

  • 尚福林:加快提升证券业核心竞争力[2007-1-23 16:38:00]

  • 证监会严查上市公司不按期披露年报[2007-1-23 16:37:00]

  • 明确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与直接融资的关系[2006-12-4 16:32:00]

  • 证监会正在制订资本市场发展规划[2006-11-24 16:10:00]

  • 证监会发风控管理办法 融资融券净资本限制放宽[2006-7-24 10:08:00]

  • IPO审核停还是不停 证监会辟谣有此地无银之嫌[2006-7-20 16:58:00]

  • 定向增发存有巨大寻租空间 证监会限制基金认购[2006-7-20 16:56:00]

  • 证监会紧急叫停券商对新股申购资金提前解冻[2006-7-20 16:54:00]

  • 证监会发布规范通知 银证通业务将有法律可依[2006-7-10 16:58:0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服务中心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05 中国国债投资网    
    页面执行时间:283.2031毫秒
    insert into SqlIn(Sqlin_IP,SqlIn_Web,SqlIn_FS,SqlIn_CS,SqlIn_SJ) values('207.241.228.163','/ShowArticle.asp','Cookies','UserAuthentication','lg%5Fkey=00000000%2D0000%2D0000%2D0000%2D000000000000&user;%5Fid=61a6c6d8%2Dc449%2D4b4e%2Db68c%2De514cb989b7f&authenticated;=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