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债券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评论 | 研究报告 | 投资学校 | 数据资料 | 最新信息 | 资本市场评论 | 内部参考 | 投资论坛 |
 
        
文字颜色: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物价迷雾让大众难以适从 当前通胀风险正在加大
 http://www.bond-china.com  2006-7-6 16:13:00  中国国债投资网   
 
   近年来,居民消费、投资决策参考CPI的成分越来越多。正因为CPI参与决策的地位凸显,大众对其涨落的焦虑之心才越来越突出。他们希望预期未来的物价走势,好让自己的消费购买的期限分配更为合理一些。
  然而,现实显然和预期相差太远,因为局部的价格态势和整体的价格态势并不能完全重合,当前甚至应该说差距不小。目前来看,虽然出租车、水、电、燃气等城市公共服务品的价格上涨幅度较大,一些食品类的价格(主要是时鲜果蔬)也在急剧上升,但同时,一些工业消费品价格仍然在不断下降,或者最多持平;粮食价格甚至可能下跌。于是,公众开始质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可信度。
  CPI预期难度增加针对CPI组成及其结构的争论,在3年不到的时间里其指向却正好相反。2004年,大众认为CPI设计方式人为抬高了通货膨胀的水平,主要论点是包含的粮食等食品价格权重偏大;最近,大众又认为CPI设计的不合理人为降低了通货膨胀的水平,主要的论点来自于两个方面,服务类价格成分占比太低,房地产价格没有包含在CPI中。纠缠于CPI组成乃至结构的深层次原因,根本上来说恐怕并非是CPI自身的设计出了问题,而是因为当前的经济形势错综复杂导致大众对CPI预期的难度增加,从而触发了“物价幻觉”。
  根据计算,当前CPI中各大类价格指数的权重分别约为:食品34%,日用品5%,衣着9%,家庭设备及维修4%,医疗保健11%,交通通信9%,娱乐教育文化15%,居住14%。实际上,这种构成比重和消费结构是比较接近的,因此并不能得出CPI设计存在问题。例如,从食品类支出在居民可支配收入中的比例来看,居民收入的百分之三四十强都花在了食品上,这样我们理所当然地让食品所占的权重达到了34%。居住价格对CPI的影响比重是13.2%,而这个比重随着消费结构的调整在上升,6年前居住价格影响比重仅是6.7%。在目前CPI价格指数的统计中,没有将房价直接纳入其中,但是通过居住价格指数能间接反映房地产价格对居民消费的影响,这也是符合国际统计规则的。
  三大原因影响物价预期造成大众难以进行物价预期的迷雾实际上存在三大深刻的原因。首先,虽然当前国际上的通货形势是:货币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风险增加,基础商品价格偏高,但对于中国来说,这种形势的影响是两方面的,一是我国可以通过出口,尽量延缓国内通胀或通缩的到来,促进经济相对平稳较快地发展;二是国际高涨的基础商品价格也必将通过进口等方式传输给我国,最突出的例证就是原油价格的传导。
  其次,虽然整体上国内产能过剩态势正在受到当前投资快速增长的掩盖,但产能过剩并没有立即消失,于是,一方面是投资高速增长导致局部经济热度不减,另一方面,产能过剩使得后进投资的效率降低;一些投资缺乏领域更加难以吸引到投资进入。投资结构的不均衡不仅使得生产资料价格和消费资料价格的脱节,而且造成消费品内部价格出现了严重的分化。
  第三,国内货币流动性过于充分,宽松的货币供应不仅促进了投资而且促进了消费。目前我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率一直保持在13%以上的水平,这在以往是很难看到的。然而,消费结构是不均衡的,消费品供应商的价格谈判力量也是不均衡的,于是消费品价格在内部出现了分化,局部商品或服务的价格畸形发展,当前房地产相关产品或服务的价格上涨、时鲜果蔬价格的上涨、交通费上涨等等都是这种原因。
  这三类原因将在较长时间里存在:我国对外开放的程度还在逐渐上升,融入全球经济格局对中国物价水平的两面性将长期存在;投资结构的不均衡产生于经济结构水平低、增长方式落后,这也是短期内难以改变的;流动性的过度起因于货币政策内部的矛盾,人民币汇率和流动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因果关系,处理起来难度不小。因此可以判断,关于CPI的争论也将延续下去。
  通胀风险正在加大虽然中长期来看,物价迷雾使得预期很难实现,但就近期而言,通胀风险正在加大:1-3月、1-4月、1-5月CPI连续上升;投资、GDP的快速增长预示着通胀风险在加大;央行二季度物价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物价过高”判断的占比上升到了24.4%,比上季度提高了2.3个百分点,而物价满意度指数则比一季度下降了两个百分点,为-12.1%;公共服务品调价政策可能会持续进行,其他服务类价格也显露出了较明显的上涨态势。
  物价出现了短期通胀和中长期预期不明朗之间的矛盾,宏观调控正面临着一种把长短期目标的政策进行组合的挑战,如何实现这样一个目标?短期来说,货币政策需要适度收紧防止近期出现通货膨胀,这包括在加息、提高准备金率、公开市场操作方面加大力度;行政手段上则主要应控制地方政府在不合理投资方面的冲动,如房地产、形象工程等。面对中长期的物价形势,财政支出方面应继续加大力度进行资源的配置,一方面是增加科技、环保、农业投资、税收优惠以及贴息,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进行技术改造,对原有过剩产能进行治理,对经济结构进行优化和协调,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逐渐转变。
  名词解释CPICPI——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指数,即指用来衡量居民购买的一篮子商品和服务价格变化的指标。这一指标通常是被用做衡量通货膨胀率的核心观察指标之一。一般来说,CPI为负值,则显示有通货紧缩,反之则是通货膨胀。而国际上通常认为CPI在0至1%之间为正常值。
作者:刘河军   来源:深圳商报  录入:sun
中国国债投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
  • 下半年通胀压力加大 多因素推动价格总水平上涨[2006-6-29 22:13:00]

  • 英国央行警告全球通胀风险 警惕输入通胀风险[2006-6-13 17:40:00]

  • 统计局释疑“物价上涨感受与公布数据不符”[2006-3-31 9:54:00]

  • 物价会否束缚债市的翅膀?[2005-4-25 9:21:00]

  • 发改委要求保持物价基本稳定[2005-4-5 8:54:00]

  • 研究报告预测 今年第四季度物价将逐步回落[2004-11-4 9:19:00]

  • [时评] 物价上涨压力没有减弱[2004-10-27 9:30:00]

  • 发改委有关负责人预计 第四季度物价涨幅继续下降[2004-10-11 8:53:00]

  • [权威分析] 本轮物价上涨有望走下颠峰进入回落期[2004-9-28 8:40:00]

  • 价格上升动力在逐渐减弱 物价年内回落可期待[2004-9-27 9:13:0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服务中心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05 中国国债投资网    
    页面执行时间:265.6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