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债券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评论 | 研究报告 | 投资学校 | 数据资料 | 最新信息 | 资本市场评论 | 内部参考 | 投资论坛 |
 
        
文字颜色: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信托业面临全面分化
 http://www.bond-china.com  2004-5-24 8:00:00  中国国债投资网   
 
交叉检查全面展开,分类管理山雨欲来———信托业面临全面分化
  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信托市场的竞争格局已迅速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只占公司总数10%前5家信托投资公司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已将近1/4,分类管理无疑将加速这一趋势。
  □本报记者水木/文官兵/图
  如果说2003年是中国信托业的春天,2004年则刮来了阵阵秋风,在年初银监会有关人士表示“谁不守规矩谁就出局”后,信托业监管风暴就已拉开序幕。 
  交叉互查为分级管理准备
  近期,一场暴风雨式的现场检查正在进行,为了防止地方保护行为,这次检查实行了地区换位的方式,即各省银监局不检查本省信托公司,而是到别的地区检查,即所谓的交叉互查,比如山东银监局到天津去检查,上海银监局到重庆检查。不仅各地方信托公司要接受异地银监局的交叉检查,银监会非银司还派出专人随各地银监局督战。 
  “此次检查时间长,每个信托公司检查时间为10个工作日,效率高,检查内容无论是细致程度还是严格程度都是前所未有的。”天津北方国际信托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所马亚明告诉记者,过去一些项目的决策材料都要检查,每一个项目的经手人都要随时准备回答检查者的提问。 
  去年年底信托公司曾接受全面调查,但那只是例行检查,各地方银监局的态度也比较温和,诸多报上来的数据也不深究。 
  业内人士认为,这次检查过后,分类监管已为时不远,而本次检查结果可能被作为信托业分类监管的重要依据据。 
  据透露,分类管理的雏形已基本具备,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六家,第二类14家,第三类27家,第四类6家,第五类6家。根据银监会今年以来频繁强调的“扶优限劣”的思想,第一类公司显然会受到政策面的支持,有分析人士表示,像200份限制、异地经营等政策障碍都有可能突破,而对第五类信托公司则可能遭遇更严厉的政策限制,比如现在实行的新产品报备制就有可能改为核准制。 
  不过,也有业内人士表示,分类管理可能还要酝酿一段时间,至于每一类具体会有多少家,现在确定还为时尚早,至少要等到这次交叉互查结束以后,视检查的结果而定,如果被查出有问题,即使注册资本金很大的公司,也可能被分到四类、五类。 
  不管怎样,对信托公司而言,分在哪一类几乎是生死攸关的大事,因此,信托公司多在全力应对检查,因此近期推出的新产品数量开始明显减少,业内人士指出,今年信托业创新产品数量已远低于去年,信托公司的出发点是“宁可不做,不可做错”,一些公司干脆不做业务,专门应对即将而来的检查。多少有点风声鹤唳、人人自危的意思。
  “从这个角度来说,今年信托公司的整体盈利情况可能会下降。”马亚明表示。 
  全面分化时代到来
  虽然信托公司面对交叉检查与可能到来的分类管理如履薄冰,大多业内人士却对此表示欢迎。马亚明表示,监管层的这一举措,将对整个行业的发展起导向性作用,加强风险意识、风险管理,开始落到实处。据悉,在4月中在合肥召开的非银行金融监管会议之后,北方信托开始加强风险管理,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建立了风险控制会员会,相信有相当多的信托公司,也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风险控制方面的工作。
  重庆国投有关人士表示,分类管理模式是信托业从粗放式管理向集约式管理的提升。我国信托业实行分类监管、分类治理,有利于奖优罚劣;有利于建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信托市场准入及退出机制;有利于完善信托市场机构体系;防范和化解信托公司经营管理风险;增强资质优良的信托公司,尤其是大型优质信托公司的综合竞争力;有利于整个信托行业的高效、优质发展。 
  在经过近两年的发展后,分类管理开始具备一定的条件。
  从国外的情况看,划分金融机构类别主要有以下两大标准:一是市场选择标准,以规模、信誉、市场排名、业务种类等指标来划分;二是政策选择标准,主要以金融机构注册资本金、内部管理以及有无违规等政策标准来划分,限定其所从事业务的种类。
  分析人士表示,鉴于我国信托市场“初级阶段”的特征,制定有关我国信托公司分类管理的制度应充分考虑防范市场风险、鼓励市场竞争这两方面的有机统一。
  不管怎样,一旦分类管理正式实施,信托公司将进入全面分化的时代。事实上,在不到2年的时间内,信托市场的竞争格局已迅速由自由竞争向垄断竞争过渡,只占公司总数10%和25%的前5家和前10家信托投资公司所占有的市场份额已将近1/4和1/2。分类管理无疑将加速这一趋势。
    来源:证券时报  录入:zoqin
中国国债投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
  • 高传捷要求 信托公司信息披露不能走过场[2005-2-28 14:22:00]

  • 财政部规范信托业务会计核算[2005-2-17 9:24:00]

  • 信托业:在风险化解中孕育生机[2005-1-31 9:34:00]

  • 银监会:信托财产须按实际收益分配[2005-1-7 8:59:00]

  • 银监会与证监会联合下发通知 信托公司投资证券须分账管理[2004-12-24 9:22:00]

  • 信托公司分类监管标准年内出台[2004-10-18 8:54:00]

  • 中国资本市场系列调查报告之四·中国信托业调查[2004-10-13 8:46:00]

  • 信托业发展瓶颈及破解[2004-8-25 8:29:00]

  • 金新信托董事长被监视居住 银监局没有接管金信[2004-8-17 8:40:00]

  • 2003年信托产品创新的归类分析[2004-1-29 16:19:0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服务中心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05 中国国债投资网    
    页面执行时间:187.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