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债券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评论 | 研究报告 | 投资学校 | 数据资料 | 最新信息 | 资本市场评论 | 内部参考 | 投资论坛 |
 
        
文字颜色: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商业银行哄抢投行“蛋糕”
 http://www.bond-china.com  2006-3-30 9:51:00  中国国债投资网   
 
  □本报记者黄磊
  中国金融业的开放给了国内商业银行求新求变的压力和动力,商业银行进军投资银行业务领域动作频频。日前,兴业银行设在北京的投资银行总部发出“英雄帖”:兴业银行因业务发展需要,面向行内外(含境外)招聘投行人才,招聘岗位涵盖债务融资处、金融财务顾问处、结构融资部、银团贷款、市场营销、研究分析等部门,招聘人数多达数十人。而上海某券商的一位投行部人士昨日向记者透露,日前已经投出了简历,他认为“本土商业银行从事投行业务,其品牌优势、客户资源都很有吸引力,未来前景很广阔。”
  目前,13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大多数都设立了投资银行部门或类似机构,例如浦发银行仿照花旗模式成立了投资银行事业部。光大银行则通过投资银行部集中归口管理,以短期融资券为突破口,短短半年时间在短期融资券发行市场上成为领先者。 
  而与刚开始酝酿投行业务的股份制中型商业银行不同,国有大银行已经利用规模优势在投资银行业务探索上先走了一步,取得了一定的突破。据工行的资料显示,截至2005年末,工行已经初步建立了由常年财务顾问和企业信息服务等基础类投行业务,重组并购顾问、银团贷款安排、结构化融资、间接银团与资产证券化等品牌类投行业务,以及企业上市发债顾问、资产管理等牌照类投行业务组成的投行产品体系。而作为后起之秀的建设银行2005年通过相继控股重组中建投、中信建投等多家券商,迅速铺开投行业务。此外,中国银行也通过其旗下全资子公司中银国际证券完成了投行业务的战略布局。交行更是在港上市成功后马上成立投资银行部,并酝酿切入证券、保险业向综合金融集团发展。  
  不难发现,我国商业银行在面对WTO的挑战和机遇中,已经开始由传统商业银行向现代商业银行的转变,在资本约束、利率市场化、融资结构失衡等条件下,商业银行要向更广阔的资本市场拓展成为必然选择。  
  对商业银行来说,发展投行业务是其竞争优质客户的需要。据调查,在中国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经济圈,越来越多的客户特别是优质客户和上市公司在享受银行服务时提出了项目融资、重组购并、财务顾问、企业理财等投资银行业务需求。这样,要更好地营销高端客户和高端业务,无论是小型股份制银行还是大型国有银行就必须提供包括投资银行业务在内的综合金融服务。
  当前,受分业经营的限制,商业银行无法拥有投行业务牌照,只能在商业银行架构内发展投资银行业务,但商业银行从事投行业务的空间仍然较大,2001年中国人民银行颁布的《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暂行规定》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已经为商业银行开展部分投资银行业务提供了政策和法律依据。有关专家指出,相对于外资银行,本土的品牌、客户、销售网络是我国商业银行扩展投行业务最大的优势。国内商业银行应该在较高的起点上,加快实现商业银行品牌、客户资源、销售网络等优势的转化,形成投行业务体系,在竞争中的占据有利地位。 (证券时报)
作者:黄磊   来源:证券时报  录入:ryp
中国国债投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
  • 信贷的快速增长 商业银行贷存比上升明显[2006-7-5 13:35:00]

  • 国库现金流入商业银行 央行回笼资金压力增大[2006-7-2 22:19:00]

  • 商业银行有望进入交易所债市[2006-5-11 16:44:00]

  • 商业银行为何不能忽视国债余额管理[2006-4-24 10:52:00]

  • 银监会将规范商业银行监管评级[2005-12-5 10:36:00]

  • 商业银行风险"防火墙"基本成型[2005-11-24 9:12:00]

  • 银监会细化商业银行市场风险监管[2005-9-13 9:02:00]

  • 首只商业银行金融债券即将发行[2005-8-5 9:14:00]

  • 高风险城市商业银行将面临市场退出[2005-6-23 9:14:00]

  • 中国商业银行竞争力报告出炉[2005-3-14 13:40:0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服务中心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05 中国国债投资网    
    页面执行时间:437.0117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