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债券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评论 | 研究报告 | 投资学校 | 数据资料 | 最新信息 | 资本市场评论 | 内部参考 | 投资论坛 |
 
        
文字颜色: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资产证券化风险仍需防范
 http://www.bond-china.com  2005-5-26 14:13:00  中国国债投资网   
 

    3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宣布我国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工作正式启动,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作为试点单位,将分别进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和住房抵押贷款证券化的试点。这意味着我国的资产证券化进入实施阶段。
  资产证券化是指通过发行由能产生收入的资产带来的未来现金流量支持的可上市买卖的证券来筹集资金的过程。换言之,资产证券化即将一系列有收入的资产的现金流量进行转化或再组合成为适销的证券,由此产生的资产支持的证券与其它证券首要的不同点就是这些证券的资信值取决于基础资产带来的现金流的安全性而不是发行人的信用能力或抵押品的市场价值。
  从实际操作方面看,证券化是一个精心构造的程序。资产证券化的过程是金融工具中最为复杂者之一,这一过程包括:发起、构造、信用风险与信用强化、信用评级、融资策略、技术支持、分销及交易、服务。其特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汇集资产或资产现金流量,以系统评估为基础,按一定比例在投资者之间分配利益;二是证券化可被视为向非传统的购买人提供资产支持的金融工具的机制。
  证券化典型的做法是:发起银行将一系列资产销售或转让给一发行人,发行人可以是银行专门设立的信托公司或一特定目标机构(SPV),而发起银行通常保留为这些资产提供服务并收取费用的权力,这些资产为信托公司或特定的机构发行资产支持的证券提供担保。资产服务银行将资产的现金流量汇给被信托方,它再按事先议定的利率及本金支付给资产支持的证券的持有人,如果有对资产的本金支付,并且在对资产的按期支付中没有发生失误,那么资产的总现金流量应等于或超过所要求的对资产把持的证券的支付额,现金流量或差额可支付给发起银行作为提供服务及管理的补偿,或支付给对资产集合的剩余利息投资人,或将全部或部分差额保留作为信用强化存入储备基金等。
  分析可看出,证券化表外业务使银行承担风险的程度和复杂性通常低于传统的持有表内资产,但不可否认风险仍是存在的。
  信用风险。指债务人不能履行其对证券化资产的义务或发生失误。这一风险控制的基础在于进行证券化的资产必须符合可接受标准的条件,至少要求资产发起人保证形成资产的契约是非强制的,没有第三方具有要求权,不具有无力偿付问题。SPV还可向发起人要求高于发行额的资产以防备风险,而对于资产的发起银行而言,除不进行不带追索权的销售,这类风险是无法完全转移的,只能采取内部管理措施加以监控;相应资产的级别,限制对单个借款人的承诺额、保证额、要求抵押担保品、要求提供长期完备的财务文件,加强对客户的资信状况调查和评估。
  流动性风险。指由于证券化资产的收入没有在有效时间内收到或不足以用于对投资者的本金及利息的支付。这一风险的最根本防备在于使收入流量与债务流量相匹配。银行要设立专门报表控制了解业务的金额和进展情况,将银行自身的流动性要求与业务交易额挂购,正确估算和确认收入。发起银行还要关注资产运营失误导致突然的现金流量下降。银行还可从第三方获得信用强化资金来源。若发起银行在证券化开始时将贷款资产一次性转移至SPV,则可很大程度上避免这一风险。
  市场风险。指用于证券化的资产的市场利率或收入下跌低于须支付给投资者的利率或本金额。这一方面与普遍的市场因素相关,另一方面证券化资产的类型决定此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若对带息资产进行证券化,则这类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远大于不带息资产的证券化。此外,资产的利率形式与所支持发行的证券的利率形式差异,前者是浮动的而后者是固定,则也易遭受市场风险,对这一风险的解决方法是进行利率互换交易,以消减利率波动的影响。
  再投资风险。这种风险也是与带息资产的证券化相关的。当现期市场利率下降,而使对高息资产的支付所释放的新资产再投放市场时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新资产无法获得原来的高回报。这一风险可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预防。例如进行利率互换,与第三方签定有保证的投资协定,构造证券发行使支付时序多样化。这不仅可消除再投资的利率不匹配,还可以扩大投资者的范围。
  管理风险。这一类风险是承担证券化的资产管理和服务的发起银行所面临的。这一风险更具有道德性质而非法律性质,是不可量化的也难以具体描述,它与证券化的资产本身及证券化结构的合理性没有直接联系。从外部因素来看,目前对表外业务缺乏普遍遵循和承认的会计处理办法,信息披露的不完善使风险预测较困难。此外,如何确认这些业务的盈亏,及何时如何将其反映到损益表上去等问题目前还缺乏普遍认可的原则。某些表外业务所安排可能降低风险,然而由于会计问题使银行整个账目产生虚假变化的重叠出现,也可能误导决策。因而,这一风险难以有专门的措施防备,银行只能加强内部管理,严格执行业务运作程序和提高人员的职业道德与企业素质来加以预防。 

作者:李燕   来源:  录入:jessie
中国国债投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
  • 标准普尔报告:用资产证券化吸收过剩流动性[2007-4-11 17:00:00]

  • 不良资产证券化首批产品发行告罄[2006-12-20 15:59:00]

  • 券商资产证券化试点收官[2006-9-11 14:39:00]

  • 标普中国区总裁:资产证券化市场发展与展望[2006-9-11 14:37:00]

  • 企业资产证券化热起来[2006-7-7 13:44:00]

  • 资产证券化操作规则基本明确 相关概念已被明确[2006-6-23 16:54:00]

  • 首单AMC资产证券化浮出水面 最快有望本月发行[2006-6-7 14:04:00]

  • 惠誉:今后两年中国将实施更多资产证券化项目[2006-6-6 15:32:00]

  • 标准普尔称 高储蓄率阻碍亚太资产证券化[2006-5-12 17:37:00]

  • 标准普尔指出 资产证券化制约亚洲基建项目[2006-5-11 14:39:0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服务中心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05 中国国债投资网    
    页面执行时间:375毫秒
    insert into SqlIn(Sqlin_IP,SqlIn_Web,SqlIn_FS,SqlIn_CS,SqlIn_SJ) values('207.241.228.163','/ShowArticle.asp','Cookies','UserAuthentication','lg%5Fkey=00000000%2D0000%2D0000%2D0000%2D000000000000&user;%5Fid=61a6c6d8%2Dc449%2D4b4e%2Db68c%2De514cb989b7f&authenticated;=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