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债券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评论 | 研究报告 | 投资学校 | 数据资料 | 最新信息 | 资本市场评论 | 内部参考 | 投资论坛 |
 
        
文字颜色: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下半年宏观调控不加大也不放松
 http://www.bond-china.com  2005-7-27 9:37:00  中国国债投资网   
 


    北京消息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新闻发言人曹玉书昨日在工业经济运行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下半年,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基本面不会改变,总体上既不加大也不放松宏观调控的力度。

&n;bsp;   他指出,下半年国家将继续保持宏观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认真贯彻落实各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坚持稳健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取向不变。同时根据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适时适度进行微调,巩固和发展宏观调控成果。

    慎重出台力度较大调控措施

    曹玉书强调,要坚持区别对待、有保有压,在继续加强和改善总量调控的同时,更加注重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抓住宏观调控取得积极成效、经济运行比较平稳的有利时机,深化改革,努力为经济既快又好地发展创造良好的体制、政策环境。

    对于今年以来工业企业效益增速回落、亏损上升的问题,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朱宏任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国家将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为提高企业效益营造良好的宏观环境。特别要抑制部分行业生产能力盲目扩张和对生产资料需求的过快增长。同时,针对不同行业效益变化情况,把握好调控的力度和节奏,更好地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慎重出台力度较大的调控措施。

    四方面因素导致效益增势减缓

    今年上半年,我国工业经济效益总体水平继续提高,但增幅回落。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69.94,同比提高9.78点。工业企业实现利润6266亿元,同比增长19.1%,增幅回落22.5个百分点。朱宏任认为,我国工业经济效益已开始从前几年的高速增长阶段转入平稳增长阶段,虽然部分行业效益可能继续下滑,但全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仍可保持一定增长。

    据统计,截至6月底,我国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075亿元,同比上升59.3%,升幅提高57.8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22.8个百分点,为1999年以来最高水平。

    朱宏任说,导致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增势减缓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一是原材料、动力价格涨幅持续高于加工工业出厂价格。二者价格指数的差距从2002年至2004年的0.8、4.6和6.6个百分点,扩大到上半年的7个百分点。二是部分行业,如电解铝、钢铁、汽车等生产能力增长快于市场需求。三是季节性因素。四是国际市场需求变动因素。

    朱宏任表示,从2002年三季度到2004年四季度,工业利润已经连续10个季度保持30%至40%的高增长,今年上半年出现的局面可以理解为合理回归。

    煤电油运紧张尚未根本解决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曹玉书在记者会上表示,上半年煤电油运供求矛盾有所缓解,但问题并未根本解决。

    曹玉书说,上半年我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3.2%,其中水电增长21.8%,拉限电的省份有所减少,直供电厂存煤恢复到正常水平,重点物资运输得到保证。

    曹玉书同时指出,煤电油运供求紧张矛盾并未根本解决,有些地区紧张程度还高于去年。煤炭安全形势严峻,稳定供应压力较大,加上铁路运力仍然偏紧,迎峰度夏任务相当艰巨。国内原油炼厂也较长时间处于满负荷生产。

    他表示,国家发改委将把解决当前突出矛盾和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
作者:记者 周?   来源:上海证券报  录入:jessie
中国国债投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
  • 透过飞舞的票据背后:宏观调控下票据掮客的生意[2006-6-1 13:56:00]

  • 五部委紧急叫停打捆贷款 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2006-5-11 14:47:00]

  • 当前宏观调控需注意三大问题[2006-4-25 15:20:00]

  • 宏观调控 现实压力下左右为难[2006-4-19 13:54:00]

  • 一季度GDP增长10.2% 宏观调控政策将趋紧?[2006-4-17 11:01:00]

  • 中国明年宏观调控将在双稳健同时注意双防[2005-11-29 10:00:00]

  • 朱之鑫表示:明年宏观调控政策偏重连续性和稳定性[2005-11-14 8:57:00]

  • 宏观调控法规的核心价值[2005-9-14 9:07:00]

  • 今年下半年中国宏观调控将稳定政策适时适度微调[2005-8-1 9:12:00]

  • 下半年宏观调控应保持现有力度------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2005-7-28 9:16:0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服务中心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05 中国国债投资网    
    页面执行时间:328.125毫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