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号:   密码:
注册 忘记密码
  债券首页 | 新闻中心 | 市场评论 | 研究报告 | 投资学校 | 数据资料 | 最新信息 | 资本市场评论 | 内部参考 | 投资论坛 |
 
        
文字颜色:背景颜色: 字体大小:
宏观调控 现实压力下左右为难
 http://www.bond-china.com  2006-4-19 13:54:00  中国国债投资网   
 
  最新的数据似乎印证了世界银行、宋国青等人的先见之明,并且形势比他们的预测还要“喜人”———高增长低通胀:一季度GDP增速仍然可以达到10.2%,与连续三年10%左右的增长持平。同时,固定资产投资猛增,出口快速增长。而与此同时,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仅增长0.9%,月环比增长为零。这与央行今年初GDP增长8%、消费者物价指数(CPI)3%的保守预测大相径庭。
  在喜人的表象背后,潜藏的是中国经济冷热不调的痼疾,投资拉动的经济过热,而内需乏力。
  事实上,经过上一轮的宏观调控,中国经济已有明显的降温趋势,据谢国忠的研究报告,从电力消费数据估计,中国经济自2004年上半年开始减速。减速之后带来了隐忧,银行流动性陷阱加大,关注类贷款增加、房地产业疲软导致地方政府财政失衡与上下游产业衰落、外汇储备急剧增加等危险信号浮出水面。在内需暂时启动乏力的情况下,政府动用资源增加资本构成、刺激出口增长,以投资拉动经济,将成为目前不得不走的一条发展路径。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今年将可能再次目睹出口量增加、贸易摩擦增多、房地产屡调不降,以及政府投资项目的彼伏此起。
  为减少压力,今年一季度新一轮的贷款热潮再起。央行公告称,中国一季度新增贷款量达1.26万亿元,几乎占全年贷款目标的一半,贷款增长速度明显偏离了央行的调控目标。
  这一轮贷款高潮既有其现实基础,如国有银行的货币供应量持续上升,根据中国人民银行的统计,2005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同比增长17.57%;也有其理论基础,央行对今年GDP、CPI的增长速度的保守估计,决定一季度的宽松货币政策;更有其现实压力,今年一季度,总消费贷款(包括抵押贷款)增加了431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2.3%,只占2006年第一季度非金融部分总贷款增长的3.9%,消费贷款不兴旺,内部整改与上市压力迫在眉睫,都在逼迫银行推行积极信贷政策。
  银行作为发动机,启动了经济快速增长的阀门。根据宋国青掌握的数据,一季度,工业增加值的月环比增速是1996年以来最快的,比2004年还要快。
  可以预期,面对热得发烫的财务数据,新一轮更为严厉的宏观调控即将到来。虽然谢国忠等人对此持怀疑态度,他们的理由是,紧缩与政府的政策互相矛盾,如果没有相关部门的支持,就不会有贷款条款的放松。
  这一推测合乎逻辑。但我们同时也应该看到如下现实,每次面对这样的数据,政府都能及时作出调控反应。事实上,央行已经在2003年9月和2004年4月,两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抽走数以千亿计的资金,以抑制“过热”的经济。近日,也有多位经济学家指出,央行即将适度收紧货币政策,此举将有助于消除流动性过多、未来经济过热及通货膨胀的隐患,却不会改变当前经济运行的基本格局。而对于行业的整顿早已在发改委的计划之中。
  但可以想像,在新一轮的宏观调控政策实施之后,那些隐藏的问题会再次浮出水面,并由经济引发社会连锁反应,在压力之下,宏观调控政策的放松也就呼之欲出。
  迫于压力,以及各方的利益博弈,宏观调控政策成了可松可紧的橡皮筋,甚至有可能使市场经济中最有活力的民营经济成为牺牲品。
  一项政策弹性过大,必将使前期的努力化为乌有,时松时紧的结果是使得市场无所适从,这在经济学研究中早有经验与模型论证。此时,政府唯有顶着巨大的压力,涉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条大江,才能到达成熟市场经济的彼岸。
作者:叶檀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录入:sun
中国国债投资网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据此入市,风险自担。
相关文章
  • 透过飞舞的票据背后:宏观调控下票据掮客的生意[2006-6-1 13:56:00]

  • 五部委紧急叫停打捆贷款 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2006-5-11 14:47:00]

  • 当前宏观调控需注意三大问题[2006-4-25 15:20:00]

  • 一季度GDP增长10.2% 宏观调控政策将趋紧?[2006-4-17 11:01:00]

  • 中国明年宏观调控将在双稳健同时注意双防[2005-11-29 10:00:00]

  • 朱之鑫表示:明年宏观调控政策偏重连续性和稳定性[2005-11-14 8:57:00]

  • 宏观调控法规的核心价值[2005-9-14 9:07:00]

  • 今年下半年中国宏观调控将稳定政策适时适度微调[2005-8-1 9:12:00]

  • 下半年宏观调控应保持现有力度------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谢伏瞻[2005-7-28 9:16:00]

  • 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表示:下半年宏观调控不加大也不放松[2005-7-27 9:37:00]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没有任何评论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 友情链接 | 服务中心 | 关于我们 | 管理登录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0-2005 中国国债投资网    
    页面执行时间:718.75毫秒